第179部分(第2/4 頁)
不學無術,只知阿諛奉承、看主子面色行事的小人,全無治國安邦之能。叫他們端端茶水,打掃庭院,跑跑腿,傳話還可以,叫他們辦事,處理一些事就不行了,那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也曾經說過,這些太監們,在千百人中,善者不到一二,而惡者常有千百,若用為耳目,則耳目蔽,用為心腹,則心腹病,絕對不能委以事務。朱元璋還在宮中鑄了一塊鐵碑,上面寫著:‘內臣不得干預朝政,犯者斬。’更命王公大臣,不得與太監文稿往來。還不準太監讀書識字。”
婉兒問:“可是他以後幹嗎又重用這些太監呢?”
“因為他以後大殺有功之臣,對百官都不信任,只好用這些太監了,叫他們出外去辦一些事。當然,朱元璋只是利用他們,並不重用、信任他們。可是派出去的太監,地方上的官員都視他們為欽差大人,皇帝身邊的人,莫不巴結、討好,希望他們能在皇帝眼前講自己幾句好話,就可以升官發財。到了朱棣,進一步信任太監了,像三寶太監鄭和,命他出使海外,尋找失蹤的朱文允建文帝,後來更命他率兵二萬,代表自己坐鎮南京,統管一方。當然,鄭和還是一個有作為的太監,是朱元璋所說的千百人中的一二,而且朱棣也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不為太監們所矇蔽。可是以後,朱家的子弟,便是一代不如一代,自己昏庸無能,還信任、重用太監們來治理國家。這些不學無術之輩,一旦小人得志,便任意胡為,將天下弄得一團糟,如英宗的太監王振、憲宗的太監汪直、武宗的太監劉瑾,他們簡直如皇帝一樣,禍國殃民。到了現在的熹宗皇帝,更是一個糊塗蟲,將國家內外大事,全交結這個所謂的九千歲魏忠賢,他自己一味在宮中飲酒作樂,幹些異想天開的木匠活。他說,為什麼諸葛孔明用木頭製成了木牛流馬會行走,自己製造的木鳥,幹嗎不能飛的?”
棋兒聽了說:“這是一個什麼皇帝呀?”
書呆子說:“縱觀古今中外,的確沒有一個皇帝是這樣的糊塗無能,要是說漢末的漢獻帝,受曹操鉗制,無可奈何。而這個熹宗,簡直是心甘情願的將政權交給了魏忠賢,實際上當皇帝的是魏忠賢,而不是他,他只是魏忠賢在宮中受寵的一個木匠而已,對魏忠賢的胡作非為,他一概不問,也不管,只管自己的木匠活。”
婉兒問:“要是殺了這姓魏的會怎樣?”
“完全沒用,會有第二個、第三個魏忠賢式的太監跑出來,要是有用,我想神秘的杜鵑,首先會將他幹掉。”
“既然沒用,那杜鵑幹嗎又將他手下的七大星君、九大殺手幹掉?”
書呆子幾乎是應聲而說:“這可不同,這些星君殺手幾乎是直接為害一方,殘害百姓,為害武林的元兇巨惡,不將他們幹掉,那為害更甚,幹掉了他們,既可令一方百姓喘一口氣,同時也令東廠的殺手有所害怕或收斂一些。”
“那幹掉姓魏的不更好?”
“好是好!一來京師重地,兵馬眾多;二來東廠府內高手不少,不易幹掉這姓魏的;三嘛,就算幹掉了姓魏的,反而成就了這姓魏的,令他成為朱家明朝一個了不起的太監,追封他為什麼王侯,惡行不能暴露於天下,受不到應有的懲罰。而且殺了他,他手下的星君、殺手,又會依附第二個魏忠賢,繼續為害一方。所以先掉他手下那些最兇惡的爪牙,至於他,由朝廷去處置他更好。”
“朝廷會處置他嗎?”
“當然,靠這個木匠皇帝來處置他是不可能,只有指望繼位的皇帝來處置他了。”
“繼位的皇帝會處置他?”
“有這個可能,因為姓魏的權位太重了!繼位的皇帝心有顧忌,一定會將他除掉,不然就會受他擺佈,做他的傀儡。”
“這要多久?”
“我也不知道,看來還有二三年時間吧!”
小神女一直在旁聽著不出聲,傾聽這個書呆子的談吐,這時,她含笑地問:“你怎會知道只有二三年的時間了?”
“因為近來這個木匠皇帝身體不大好,一天不如一天,朝廷內外,有人私下議論誰繼皇位哩!看來這個糊塗皇帝命不久矣!”
小神女問:“這事杜鵑知不知道?”
書呆子愣了愣:“我怎知道他知不知道的?”
小神女一笑說:“我看杜鵑一定不知道,你說是不是?”
書呆子有點困惑:“他知道怎樣?不知道又怎樣?”
“他要是知道,就不會趕來京師,殺姓魏手下其餘的星君和殺手了,因為姓魏的只有二三年的風光,他一垮臺,這些剩下的星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