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1/4 頁)
覲見麼,有吳王還不夠?頂天了帶上世子和王妃,齊活兒了。老太太好有七十了,死在路上算誰的?
可他們偏偏都來了。
姜正清是出自吳王府的,雖然血脈已經比較遠了,到底是記在人家那一枝底下的。如今本枝大宗過來了,於情於理,都得有所表示。瑤芳卻有些擔心,這種擔心並非源於老太妃是不是好相處。不好相處又能怎樣?過不兩天就得回去了。還能揪了姜長煥到吳地去,捎帶著她去立規矩?別逗了,正經婆婆都不管她這些呢。她正經三媒六聘抬進府,宗正那裡名字寫進了玉牒的。
她擔心的另有其事——前世因姜長煬作亂,吳王府跟著受牽連,將許多黑賬都翻了出來,吳藩一枝皆受懲處。重生之後,因姜長煬“改邪歸正”,沒了這個由頭,吳王府只要不作大死,熬到絕嗣都沒關係。話雖如此,吳王府若遠在天邊,姜長煥弟兄倆都在京城,就是吳王造反,他倆還能申請大義滅親去。一旦吳王府到了京裡,萬一惹出點什麼麻煩來,姜長煥洗都洗不脫了。人的心理就是那麼的微妙,地理的距離,有時候就代表著關係的親疏。
若是吳王府在京城呆得久了,她可得提醒一下姜長煥。前世吳王府那些罪名,可真是不大好聽。只恨先前她以為吳地豐腴,元和帝藉機作,收回這富裕的地方給自己的兒子,沒將吳王府的事兒放在心上,不能早作準備!
簡氏不知道她的心思已經轉到這上頭來了,還笑著說:“老太妃最是慈祥不過的一個人,雖不常見她,見面卻都和氣。”
她兩個兒媳婦在人情交際上比她要純熟百倍,再回想一下自家與吳王府血緣其實甚遠,就明白這老太妃等自家並沒有多麼地重視。頂天了就是年節見一面,誰在年節的時候見窮親戚還板著個臉呢?為了吉利也得笑一笑不是?要說吳王太妃不好,那也說不上。姜家的親戚太多了,多到元和帝都不能容忍他們白拿俸祿,得讓他們乾點兒活了,讓老太妃面面俱到,多遠的親戚都照顧到,那也是不可能有。
一句說,不遠不近,不冷不熱。如果不是姜長煬出息了,吳王府這回進京都不見得會特意通知一聲。
兩人交換一個眼色,明白對方也想明白了,心裡立刻有了成算:不需要太親近,也不用真心,面子上顯得熱情就好,什麼話都別說瓷實了。面子情。現有什麼不對的苗頭,趕緊的,回來跟丈夫商量。
簡氏誇了兩句老太妃,就沒詞兒——接觸確實不太多。倆兒媳婦再不接話,她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只得訕訕地道:“到時候見了,你們就知道了。”
誒,親孃誒,不見我們都知道了。再說了,這麼長時間也沒見您提起過老太妃,可見對她也是一般般了。要不是這回她進京,您還不知道得什麼時候才會想起她來呢。
頭一回,瑤芳與葉襄寧倆人想到一起去了。兩人一起甜甜地笑道:“是。”
葉襄寧瞅著弟媳婦兒的小腹,那裡只是微微有一個不太明顯的弧度,看得她眼熱不已。心頭一動,葉襄寧不著痕跡地別過頭去,請示簡氏,見老太妃該準備什麼禮物,有沒有什麼要添減的。
葉襄寧的動作,瞞過簡氏,瞞不過瑤芳。瑤芳也有點無奈,她這輩子的運氣,似乎好了很多。葉襄寧與姜長煬結婚並不很久,姜家又不急著要孩子,他們家的孩子,保有多的,沒有少的。只是自己這麼順利,給葉襄寧不小的壓力就是了。好在家裡公婆並沒有說什麼,姜長煬也是一副無可不可的樣子,要不然,葉襄寧的壓力該更大了。
大概,葉襄寧更多的危機感還是源自於深宮吧。瑤芳有孕的事情傳出來沒過多久,宮裡葉皇后就賞出東西來了。宮裡出的安胎藥,據說是葉皇后自己用過的。過來的太監和老嬤嬤將東西放下,還送出一份宮裡很慎重不大外傳的安胎冊子。
這是親姑媽!對自己妯娌這麼貼心……別說葉襄寧了,就是瑤芳自己,要不明就裡擱這位置上,她都得犯嘀咕。簡氏倒看得開,還說:“娘娘真是好人吶,照顧二郎這麼些年,這事兒上頭也忘不了你們。”
葉襄寧:……
打死葉襄寧她也想不到弟媳婦兒是重生一回的,前世今生還跟她姑媽有著極深的牽絆。思來想去,葉襄寧只能告訴自己,這是小叔子的面子,也是姑媽對她之前態度的彌補。就她先前那態度,說不定無意間已經漏出什麼來了,只是人家涵養好,不計較罷了。她相信姑媽比她聰明,既然做了這樣的事情,那就必有深意,她還是別再計較這些個事情了。有那功夫,還是想想什麼時候往老君觀那裡添點香油供奉比較好。弟妹這麼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