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得失
俞敏洪曾多次忠告有志於創業的青年朋友們,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得失。這句話包含了兩個意思:一是要講究誠信,不要因為貪圖眼前小利而丟掉長遠的利益;二是凡事沒有百分之百的“得”,也沒有百分之百的“失”,不要因為一時的失利而氣餒,放棄努力。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誠信是創業之本
不管處在什麼樣的社會,一個人做人做事的最終成功,只有依靠“誠信”二字。你先對別人有誠信,大部分人也才會對你有誠信。就算你有時候被別人騙了,也不能因此就丟掉誠信,否則你就會失去自己成功和幸福的根基。
誠信乃立人之本。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認為人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也就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事實上,“誠信”不僅是立人之本,更是經商之本。一個企業,好聲譽就是其最響亮的招牌,只有做到誠實不欺,恪守信用,才能獲得更多客戶的信賴,企業才能走得更遠。因而,“誠信”也是所有創業者必須具備的重要品質。
俞敏洪強調,只顧眼前的利益一定會直接導致人生和事業的失敗。他舉了兩個例子來證明這一觀點:
中國由於過去太貧困,所以來了一點點商業機會以後,很多人就會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將來。中國很多人開飯館、做生意都賣假貨。為什麼?因為他們覺得這是賺錢的最佳方法。但這樣的人到最後失敗的多,成功的少,因為成功是以信譽為基礎的,而信譽是建立在人們長久的觀察之上的。當人們第一次發現不對頭,第二次就不會買了。當時中俄邊貿紅火的時候,中國人把一兩火車皮的各種雜貨拉過去,俄羅斯人不檢查就收下來了。因為儘管那是舊貨,但是他們知道那是真的貨物。但是後來中俄邊貿出現了什麼情況呢?俄羅斯人特別喜歡買中國的羽絨服,而很多中國人為了賺錢,做羽絨服時就把稻草、雞毛塞進去了。俄羅斯人發現上當以後,中俄邊貿的比例開始呈直線下降。你現在常常會聽說,中國的商人在俄羅斯常被俄羅斯人打,被俄羅斯人欺負,其根本的原因並不是俄羅斯人本來就想欺負中國人,而是因為俄羅斯人被中國商人騙了,最後就遷怒於所有的中國人。當俄羅斯人被一箇中國人騙了以後,他一定會相信100箇中國人都是這樣的,這就是群體效應。
我再舉一個例子。在山東有一個蕨菜生產基地,向日本出口蕨菜成了那個地區唯一的經濟來源。日本人要求把蕨菜放在太陽底下曬乾了以後打包運到日本去。由於放在太陽下面曬乾需要兩天時間,很多老百姓等不及,就把蕨菜收回家以後開始用鍋烘烤。烘烤以後,表面上看是乾的,但是日本人卻發現用水泡不開了。日本人就警告這個地區的人,千萬不要用鍋炒,一定要放在太陽底下曬。大部分的老百姓遵守了這個遊戲規則,放在太陽底下曬。但是遊戲規則並不是說有大部分人遵守就能夠維持下去的,一定要所有的人都遵守,遊戲規則才能成立。有一家老百姓違反,就破壞了遊戲規則。仍然有幾家老百姓把蕨菜偷偷地放在鍋裡炒,日本人發現以後,在一天之內斷絕了跟這個地區的全部蕨菜交易。這個地區一夜之間失去了所有的經濟來源。現在,(那裡的)老百姓依然在貧困中掙扎,因為他們的蕨菜賣不出去了,日本人下決心絕不到這個地區收購任何蕨菜。
所以說,當一個人、一個地區只顧眼前利益的時候,最終將導致人生和事業的失敗。
俞敏洪深諳這一道理,他將“講求誠信”貫穿到新東方發展過程中去。
2003年的一場“非典”風波席捲全國,北京首當其衝成為最敏感的疫情區。而人口密集的培訓學校深受影響。在此期間,許多學員不敢上課,紛紛要求學校方面退還學費,北京多所英語培訓學校的資金鍊因此吃緊,有的學校因拒不接受學員的退還學費要求而最終倒閉,有的學校校長乾脆席捲一切走人……北京英語培訓市場遭到了“非典型”的洗牌。
新東方挺過了這次難關。俞敏洪之前就制定了一個政策,無論什麼情況,都要確保新東方在銀行的存款達到一億左右。這一政策在“非典”時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03年4月30日,全國新東方學校都宣佈停課後,俞敏洪迅速做出決定,即學員可以退班、轉班、原聽課證兩年內有效,最大可能地保護了學生們的利益。儘管這樣做,新東方在經濟上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但卻保護了新東方的聲譽。這也是為什麼“非典”過後,新東方的培訓班頻頻爆滿,超過了之前的任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