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我們還年輕,我們渴望上路
《文匯報》曾經有這麼一篇文章:
1979年到1980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課堂上,兩個政治科學系大一的新生,課堂上總是沒精打采。一個是來自夏威夷的黑人,慣於佔據教室右後方的角落,戴一頂足以遮住臉部的闊帽,常常哈欠連天,伏案尋夢;另一個是來自臺灣的華裔,喜歡窩在教室左後方的一隅,覺得聽課無趣,也索性呼呼大睡。
……
這兩個上課打瞌睡的學生是誰呢?那個黑人是奧巴馬,那個華裔是李開復。
他們的成功經歷這裡我就不再介紹,我之所以引用這個故事來作為本書序言的開頭,是想說明一個道理:人生充滿著無數種可能性,改變命運的機會也不只一次,而大學是一次很重要的機會!
我的一個表弟今年六月份要參加高考,他學習成績一般,因此很有壓力,讓我給他一些建議。我告訴他這麼一番話:
高考填志願、考大學,其實考慮三個因素就可以了:學校、專業和城市。能三者都達到最最佳化是最好,如達不到這三項也至少要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其實,以你現在的成績,想考上北大、清華是基本不可能的,因此“學校”這項你基本不用考慮了;“專業”呢,也很不確定,所謂熱門專業還是冷門專業也都是以我們現在的角度去看,等你畢業後誰能保證不會有所變化呢?因此,你現在能考慮的,基本只能是“城市”這項。也就說:如果你考不上名校,又很難選擇現在的好專業,那麼不妨選擇一個好城市。要麼,是現代大都市,比如北京、上海、廣州等;要麼是一個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比如南京、西安、武漢、重慶等。這些城市所在的高校氛圍與城市文化能彌補你硬體不夠好帶來的不足。因此,歸根結底,一個人的大學生活,其實是自己決定的。我能做的只能是告訴你我曾經怎麼做或者別人怎麼做的,至於你要怎麼做,選擇權在你自己手裡!到了大學,究竟怎麼讀,你一定要提前規劃好。
其實,我表弟的情況不是一個個案。我這麼多年去高校做講座時,很多大學生對怎麼過好自己的大學生活充滿困惑,在渾渾噩噩中度完自己的幾年寶貴青春。我們總是思索80後、90後的年輕人的問題,我倒覺得不是他們不想改變,而是不知道如何改變!
我剛剛看完《讀者》雜誌2010年第11期,裡面某篇文章有這麼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
左手是用人單位抱怨招不到貨真價實的人才,右手是大學生抱怨找不到工作。左手右手都在努力,可始終握不到一起,彼此都只能在試探中捕捉對方的氣息。究其原因,也許就錯在“自顧自”這三個字,錯在我們學習的、拼命積攢的,其實並不是用人單位想要的。……我們常常在自顧自地揣測,揣測用人單位需要什麼,揣測用何種方式才能速成。但選擇速成的同時,你就選擇了機械模仿,你也就在漸漸遠離大學生活真正的精彩……
那麼,如何讓大學生過好自己的大學生活,擁有自己的一片精彩天空;同時又能在畢業後成功地找到滿意的工作,用人單位與大學畢業生不再互相脫節,不再“對不上眼”呢?我想,這就需要現在的高校以及社會應該提供更多相關的指導與諮詢機構,也需要有更多的關於大學生活規劃的讀物出現。
這就是我寫作這本書的初衷。
不少人把大學作為高考衝刺後的歇腳站,認為大學是享受青春的時間,直到畢業前才開始考慮找工作的事情,這是缺乏遠見的。儘早對人生進行規劃,到畢業時,才能知道什麼樣的工作更適合自己,因為真正能贏得機會的總是那些早做規劃和早做準備的人。
那麼,大學生活應該怎麼規劃呢?
自然有四季,人生也有四季,大學更有四季。只有經歷過春播、夏耕、秋收、冬藏,才能自在享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無限美景。
把大一當作春天。春天是一個播種的季節,播下希望的種子,播下目標的種子。聰明的年輕人懂得在大學生活的開始就給自己規劃好目標,讓自己的大學生活生機盎然!
把大二當作夏天。夏天是一個耕耘的季節,用力去耕耘,用心去耕耘,揮灑汗水,歷經風雨。聰明的年輕人懂得付出,勤奮到感動自己,學好專業,又積累人脈!
把大三當作秋天。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和著秋風的旋律翩然而至,舞出一池豐收的美麗。聰明的年輕人有很好的溝通能力、很強的動手能力,在經過專業學習後開始把眼光投向社會!
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