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識。幾年下來,他對會計、財務管理也較為精通,在知識上已完全具備了經商的素質。
在市場經濟下,一切經濟活動都透過商業活動來實現的,不瞭解經濟規律,不學習經濟學知識,就很難在商場立足。
第三階段:政府部門工作
比爾?拉福拿到經濟學碩士學位後考取了公務員,在政府部門工作了五年。在環境的壓迫下,他養成了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由稚嫩的青年成長為一名老成的公務員,並結識了各界人士,為後來的發展提供大量的資訊和便利條件。
經商必須有很強的人際交往能力,想在商業上獲得成功,必須深知處世規則,善於與人交往,建立誠信合作關係。這種開拓人際關係的能力只有在社會工作中才能得到提高。
第四階段:通用公司鍛鍊
五年的政府工作結束之後,比爾?拉福完全具備了成功商人所需的各種素質,於是辭職下海,去了通用公司。在國際著名的通用公司進行鍛鍊,比爾?拉福不僅為所學的理論找到了一個強大的實踐平臺,而且學習到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完成了原始的資本積累。這也是大學生創業應該借鑑的地方,除了激情還應該考慮到更多的現實。
透過各種學習獲得足夠的知識,但知識要透過實踐的鍛鍊才能轉化為技能。
第五階段:自創公司,大展拳腳
兩年後,比爾?拉福已經熟練掌握了市場情況與商務技巧,便婉言謝絕了通用公司的高薪挽留,開辦了拉福商貿公司,開始了夢寐以求的商人生涯,實現多年前的計劃。比爾?拉福的準備工作,幾乎考慮到了每個細節。拉福公司的成長速度出奇地快,20年後,拉福公司的資產從最初的20萬美元發展為2億美元,比爾?拉福的經歷也成為一個奇蹟。
時機成熟後,應果斷決策,切忌浪費時間,應抓住契機實現計劃。
比爾?拉福的生涯設計脈絡清晰、步驟合理,充分考慮了個人興趣、個人素質,並著重職業技能的培養,在他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終於夢想成真。
這個案例可以給大學生提供很好的啟示:雖然上了大學,但是不能放棄前途的選擇,繼續給自己的人生制定路線,才能走得更好,更快地通向成功。
路標2:學習(1)
儘管你已經考上了大學,一下子脫離了為衝刺高考那段時間的緊張學習生活,如同飛鳥逃出樊籠,覺得在大學裡不用那麼辛苦了。其實,你錯了,學習仍然是你生活的重心!不要相信“高分低能”的鬼話,也不要以參加社會實踐和接觸社會為藉口而忽略了學習,要知道,如果你沒有掌握基本的知識,畢業後你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的。雖然我們不鼓勵大家成為書呆子,但是也一定要堅持學習,能力強、學習成績好總比學了四年連專業術語都說不上幾個的好。
永遠不為考試而學習
真正有實力的人是從來不會懼怕考試的,更不會在考試時作弊,因為在他們眼裡,考試並不可怕,他們正好可以透過考試來證明自己的學習是否有效果,對他們來說,考試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考試只是一種手段
十個學生,九個怕考試。在學生眼中,考試總是一種令人不愉快的東西。因為考前需要緊張地去複習,倍感壓力,而且考試本身也是一種煎熬的過程,更可怕的是,考完之後等待成績出來的那種感覺,就像法庭上的犯人在等待宣判一樣。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過這種感覺。因為,從我們上小學的那一天起,考試便成為我們心頭的壓力,老師以考試成績來評判學生是好是壞,家長也將考試成績來作為獎罰孩子的標準。其實,這都是一種誤區。
這種誤區的形成跟我國曆來的考試製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自有科舉制度以來,考試就成為人們加官晉爵、出人頭地的重要途徑。眾多的科舉弟子為了能謀求一官半職,視考試為決定命運的關鍵機遇,因此才會有了范進中舉後的癲狂之舉。
然而事實上,無論是小考、中考、還是高考,都是一種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或者知識儲備能力的手段。如何在眾多的學子之中選擇更加優秀的人才,接受高等教育呢?考試其實是一種相對公平的方式。也就是說,無論從何種意義上講,考試,都不是學習的終極目的,而只是一種檢驗一個人學習效果的方法和途徑而已。
升入大學,全然沒有了高考的壓力,考得好就更不應該是學習的終極目的。大學的課程,與高中的課程不同,少了許多死記硬背的東西,很多問題的答案也不止一種。大學裡的考試更加側重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