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頁)
頓了頓,中年儒士又繼續問劉譽道:“子思,你方才所奏曲子悠揚婉轉,悽美動聽,我從未聽過,不知是何名字,為何人所作?”
聽到中年儒士如此提問後,劉譽也是愣了愣,便回答道:“此曲名為《梁祝》,記載了一則頗為悽美的愛情故事,至於是何人所作,晚輩也不知曉。對了,還未請教先生尊姓大名,倒是在下失禮了,還請先生告知!”
聽得劉譽說不知此曲為何人所作時,那中年儒士也是感到有些遺憾。而在聽劉譽問到自己姓名時,那中年儒士微微一笑,當即對劉譽自報家門道:“在下荀肅,潁川人氏!”
聽到中年儒士說出荀肅這個名字時,劉譽微微一愣,隨即便反應過來,知曉了此人的身份。
第十二章 終到潁陰
荀肅這個名字,或許在後世並不響亮,但這在這個時代,卻算是聲名遠揚。荀肅父親乃是郎陵侯相荀淑,為荀卿(荀子)十一世孫,品德高尚,學識淵博,名滿天下。荀淑有八子,分別名儉、緄、靖、燾、汪、爽、肅、專,皆是才氣十足,聲名遠播之輩,在大漢,有“荀氏八龍”之稱。
在聽得荀肅自報家門後,劉譽稍一思索,便知道了面前這中年儒士為荀淑第七子,荀家八龍之一。弄清楚荀肅的身份後,劉譽臉上也是掛上了微微的笑意,這當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自己正要往潁川荀家,便是在路上遇到了荀家之人,運氣果真不錯。
“原來先生乃是郎陵侯相之子,荀緄世父之弟,倒是晚輩失敬了!晚輩叔父劉平與荀緄世父交好,正奉叔父之令前往潁川拜訪荀緄世父,此刻竟然遇見了先生,當真是巧了!”朝荀肅揖了一禮,劉譽微笑著將自己叔父劉平與荀肅兄長荀緄的關係講了出來。
聽得劉譽道出這種關係,荀肅臉上的笑意也愈加濃郁了。微笑的看著劉譽,荀肅對劉譽輕輕道:“原本子思乃是成德縣丞劉平的侄兒,肅與子公也頗有交情,論年歲,我比子公虛長几歲,子思若不嫌棄,不妨喚我一聲世父吧!”
見荀肅如此,劉譽也不矯情,再次衝荀肅一揖,恭敬道:“侄兒劉譽,見過世父!”
“賢侄不必多禮,正所謂相見便是緣,你我能在路上偶遇,也是緣分使然。若非有此緣分,我便也不會聽到適才那種人間仙曲了!”見劉譽喚自己世父,荀肅臉上的笑意更甚,輕手扶了扶朝自己行禮的劉譽,對其微笑道。
原來,昔年劉譽叔父劉平外出遊歷時,曾碰到過荀緄荀肅等人,與他們相談盛歡。劉平敬重荀緄等人學識淵博,氣度不凡,而荀緄等人也欣賞劉平對禮學的不菲造詣,便是有了深厚的交情。
最初,荀肅只是單純的欣賞劉譽的音樂才華,如今在聽得劉譽乃是故人之後時,荀肅便是完全放下世家豪門的架子,看劉譽的眼神也更加溫和了。
劉譽與荀肅論了輩分,便開始寒暄起來。一番交談之後,劉譽也是知曉荀肅此刻正從廬江購置了一批物質,準備運回潁川。於是,二人也正好順路,便結伴而行。
見來人與自家公子認識,公孫龍心中的警惕之意也完全放下,將馬車開到荀肅的商隊裡,與荀肅一行人同行。
荀肅之前聽得劉譽吹奏《梁祝》,也是對劉譽頗為欣賞,便邀請劉譽上了他的馬車,探討一些有關音律方面的知識。荀肅方才雖然自稱不通音律,但不過是謙虛之言罷了。一番交談之下,二人各抒有關音律方面的見解,關係也愈加融洽。
“子思,先前你曾說你吹奏的曲子乃是記載了一則頗為悽美的愛情故事,恕我孤陋寡聞,未曾聽說過這個故事,還請賢侄替我講述一番!”坐在馬車上,荀肅與劉譽一番交談後,也是對劉譽方才所奏的曲子甚感興趣,不禁對劉譽好奇的問到。
聽到荀肅問到這個問題,劉譽也是愣了愣。在後世的記憶,對於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的起源頗為爭議。一說乃是此故事是晉代興起的,甚至有學者考究出了梁山伯的墓葬。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則是此故事應出自於漢代。因為三國魏晉時期社會動盪不安,沒有產生此類故事的社會背景,選官制度也不可能讓梁祝去追求讀書做官之路,唯有社會安定,儒家思想佔統治地位的漢代才有梁祝故事產生的土壤。故此,劉譽也有些疑惑,不知該如何組織說辭。
想了片刻,劉譽便對荀肅回答道:“侄兒年幼時,曾聽人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說是一位梁姓少年在外地求學時,曾遇得一名女扮男裝的祝性少女,二人在一起共同學習了三年,感情頗深。離別後,在機緣巧合之下,梁姓少年方才知曉祝氏居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