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餘老話鋒一轉,指著幾架上的盆景盆缽說:“還有你看,蘇派盆景多用白石盆和紫砂盆,其中原因是紫砂盆的產地宜興,離這裡不遠,有水路經過太湖,運輸很方便。”餘老說著用手一一指點著蛋黃色的、赤橙色的、豆綠色的、深褐色的各種款式,無論作工與器形及所用的泥料均屬上乘的盆景盆缽,劉曉邊一一地細細觀看邊不住地點著頭。 (蘇派“六託三彎一頂”式盆景) txt小說上傳分享
十八
吃罷午飯倆人直奔位於古城西北的留園,進園沿東路又徑直去了位於五峰仙館俗稱楠木廳北面庭院,在這裡觀賞到號稱江南三名石之一,也是世存中最數高大最為精美的太湖石:“冠雲峰”石供。該石矗立在太湖石圍堰的池畔、六角飛簷亭旁,高米,石型直挺高矗多洞眼,石形修長、多曲線地更顯玲瓏剔透。此石相傳宋代“花石綱”的遺物。在賞石間由不遠處傳來優揚的琴瑟聲,尋聲而至湖畔另一隅,只見湖對岸有木結構的古式建築,底層探出一座三面臨風水榭,面向湖面,房中隔斷正上方有一黑色木匾寫有:“恰航”兩字,點題地道出水榭如舟舫的效果。在其間放一方桌,左右椅子各坐一著長衫、繡裙青年男女,分別持樂器三絃和琵琶在邊彈邊唱,曲調優美,唱腔圓潤,說唱表演細膩地敘述著故事。在典雅的園林中玲聽著如蘭花般幽香的評彈,讓人頓時忘卻了粉牆外面的喧囂世界。
餘啟明己多年未到故蘇,聽著逶宛的音符、清冽的唱詞,感受著很有張力環繞整個庭院的聲調,不禁心中背誦起詩句:“此曲只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他暗想:“樂不思蜀”成語典故一詞,真是太恰當,貼切、真實。劉曉受餘老陶醉神情的影響,手中相機的閃光燈幾度閃爍。閃光燈打斷餘啟明的遐想,他望著劉曉欣喜且用心傾聽的神態,讓他憶起一次討論傳統藝術是否對年青人失去吸引力的話題,混淆的命題令討論沒有結果,卻令他憂心。眼前的此情此景他一下清楚地意識到:傳統文化藝術對青年人來講,其實缺失的是欣賞傳統藝術的環境和心境,閒暇的心態加上優雅相宜的場景,就象在這如畫般的園林中聆聽“中國最美聲音”的藝術,誰人不感動。他甚至聯想到今後辦盆景雅石展應放到與盆景文化相合適的場所,創造相適應的環境和氛圍,培養觀眾的欣賞雅性……沿著用各色卵石拼成圖形的甬路,他低首想著想著來到了園西北處,轉過太湖疊石假山眼前由房屋相連緊湊的空間一下豁然開朗,他們來到了留園內的盆景園。
園內的盆栽作品不及拙政園多,卻也很有些精品,一溜地沿卵石路兩側的石几案上放置。餘老時爾取出花鏡細細端祥,時爾匆匆掠影而過,他是在“搜尋”著心中的目標。只見他突然疾步來到一件叢林式黑松盆景前,久久地盯著上下左右地看著。這是一件淺漢白玉石盆,有一米長半米寬,其間散放有怪石多塊,在山石掩映下植有三棵姿態各異或傾斜或平臥或直挺的黑松樹樁,虯根盤曲、樹幹外皮龜裂剝落、技杈造型突兀、新吐的松針青翠與粗糙、乾枯的樹幹成鮮明對比,乍一看以為創作過分隨意,甚至欠修整,給人以不同凡響的怪異感受。餘老長時地站在盆前,一味地細細地品味著,觀看著。劉曉在觀賞其它作品之餘幾次回顧餘老,終被他的木然樣子所吸引,好奇地湊上前,餘老一見,立即用手指著眼前的作品眼中放出異樣興奮的目光,他情趣昂然地說:“看,看,這盆景可是蘇派風格的經典呀!”劉曉看了看,半晌沒表態,因為他始終未看出什麼,他回頭茫然地看著餘老,流露出莫明其妙的神情。餘老見罷,直白地:“這可是體現蘇派風格的經典呀”劉曉不解地:“蘇派盆景講究的不是六臺三託一頂嗎?”並指著身邊的一盆標準蘇派五針松樹樁盆景說。餘老恍然地笑道:“是的,但蘇派盆景還有另外一種藝術傾向,就是追求創作的獵奇,你還記得我在拙政園讓你拍照的一盆中型針柏和梅樁嗎?注意到沒有,它們與這盆黑松是同樣的風格,一種追求樹樁造型怪異,技法不羈的藝術風格傾向。”劉曉顯然缺乏對此類作品的認識和了解,面對眼前百思不解其美在何處的盆景,對餘老評論的話語似懂非懂,一臉的茫然。稍後餘老欠疚地:“不怪你不明白,這麼這,抓空兒我們去趟光福吧。”“光福?”這個名詞讓劉曉更不明白了。
天色漸晚,二人邊觀賞著沿途美景邊往回走。路經一自成格局的小院落,因為遊人己走盡,夕陽下略顯昏暗,格外的幽靜,餘老不由地跨進院內。院子不大正面是廳堂,門楣上懸掛著一匾額,書有“聽雨軒”三字。在院內一隅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