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也更能征慣戰。不過當時源賴朝進兵至黃瀨川,頗想趁著戰勝之機,一舉進攻京都,等到他趕走平家,當上高官,會不會步平家的後塵呢?這可誰都說不準。好在部下平廣常、平常胤、三浦義澄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說坂東地區還有以佐竹秀義、志馱義廣、足利忠綱等人為首的反抗勢力,如果繼續西進,恐怕他們會藉機襲擾本軍後方,還不如掉回頭去先鞏固根據地為好。源賴朝覺得此言甚為有理,於是下令撤兵,計劃先在坂東經營他的半獨立王國。
就在撤兵令剛剛下達之時,突然家臣前來稟報,說有個自稱“九郎”的年輕人要求面見主公。
這個“九郎”不是別人,正是寄居奧州多年的源義經。義經本來在奧州等待時機,後來聽說兄長源賴朝在坂東舉兵,不禁心癢難搔,便領著武藏坊弁慶、伊勢義盛、佐藤兄弟等人,匆匆辭別了藤原秀衡來投奔——秀衡正想借源氏之力削弱平家,又豈有阻止之理?
源義經沒能趕上富士川之戰,當他在途中聽到了兄長擊破平家追討軍的訊息後,更是快馬加鞭,終於在賴朝退兵之時趕到了黃瀨川。
於是這兩位命運坎坷的同父異母兄弟便在此處初次會面了。據說當日賴朝引用“後三年之役”時兩位先祖——源義家與源義光——兄弟相見時的情景來形容他與義經的會面,並且與義經抱頭痛哭,淚雨滂沱。當時的源賴朝正苦於兩線作戰,分身乏術,正求能有一個可以信任的人來替他獨當一面,而在那樣的亂世之中,又有什麼人比親兄弟更值得信任呢?於是他便在口頭上將###平氏的重任交給了義經,自己則返回鎌倉,準備對抗依然沒有臣服的佐竹秀義、志馱義廣、足利忠綱等勢力。
旭將軍(1)
正當源賴朝返回坂東,整頓後方之時,另一名源氏族人、信濃的源義仲橫空出世,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軍事力量。這個源義仲本是源為義的次子源義賢的次子,算起來和源賴朝、義經兄弟是堂兄弟關係,不過這兩家親戚其實是有仇的。
源義賢早年因官居東宮的帶刀武官長而被稱為“帶刀先生”,後來他和哥哥源義朝的長子源義平——源賴朝的庶長兄——相爭落敗,被自己這個堂侄所殺。當時源義平本欲將義賢的長子仲家和次子義仲一併殺死,以圖斬草除根,但幸得越前國武士齋藤實盛的請求,才留下他們的性命,於是仲家被送往京都成了源賴政的養子,而義仲則被送到信濃國木曾之地,交給中原兼遠看護。
因為養在木曾,所以源義仲也被稱為木曾義仲。
且說中原兼遠對源義仲的疼愛之情超過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甚至還要求兒子們把義仲當作自己的主君來看待。就這樣,義仲在養父及義兄弟們的疼愛下漸漸長大,並且習得一身好武藝,據說就是比起當年威震日本的先祖源義家也是不遑多讓的。在接到叔父源行家帶來的以仁親王令旨之後,義仲自然便帶同中原一族及信濃的地方武士起兵了。
面對源義仲的起兵,平家再次估計不足,只是任命了城助長、城助茂兄弟為越後守,委派他們由北向南,全權負責征討作戰。然而就在這個任命釋出後不久,四國、九州各股反平家勢力起兵的訊息接踵而至,平清盛此時已經年過六十,聽到這些訊息之後悲憤交加,一病不起,於養和元年(1181年)閏二月病死了。據說清盛臨死的時候身上散發奇熱,涼水灑在身上都會立即沸騰,在京中遍尋名醫亦不能治,於是有人便說,這是多年來惡行累累所遭的天罰啊……
平清盛死後,因其長子“小松公”平重盛已先他亡故,次子基盛早夭,地位遂由第三子宗盛繼承。這位平宗盛是一個幾乎沒有任何###及軍事作戰才能的貴族公子,由他繼任平氏一門大家長的那一刻,也就離平氏滅亡之時不遠了。
再說源義仲這邊,接到任命書的城氏兄弟倒是不辱使命,當即帶領越後、出羽兩國武士殺入信濃,可不想長兄城助長突發惡疾,猝死陣中,於是弟弟城助茂改名為城長茂,接替兄長為主將,繼續進軍。義仲揮軍來迎,雙方在橫田河原進行了一場惡戰,城長茂大敗,義仲趁勢追擊,反倒一舉掃平了越後國。
此時的平家方才意識到那個木曾出身的源義仲並非癬疥之禍,於是再次任命前度在富士川被源賴朝打敗過的平維盛擔任總大將,領軍殺向越後。這次的平家軍先在越前國的火打城取得了一次小勝利,隨即就在越中國的般若野被義仲的義兄弟今井兼平擊敗。平家軍暫時後退,並在能登國的志雄山及加賀國的礪波山分佈兩陣,據稱人數分別是三萬與十萬。義仲為了對抗這股大軍,先是仔細觀察了地形,然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