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恐不已,他們這才知道這個被目為大傻瓜的年輕人過去只是將鋒利的爪牙收斂起來而已。
信長的鋒芒初露,使以土田夫人為首的信行派非常緊張,他們決定要趁著國內形勢尚未穩定的情況下立刻發難。弘治二年(1556年)八月,戰爭爆發,信行派以重臣柴田勝家、林通勝所部為主,聚集起四千之眾,聲勢浩大,而被迫從新主城清洲出兵迎擊的信長手邊能動用的兵力只有區區七百人。兩軍在稻生村一帶對陣,展開激戰,史稱稻生合戰。
從兵力上來講,信長軍不過是信行軍的六分之一,信行軍似乎佔盡優勢,但信長冷靜地判斷出,敵軍多數都只是看信行軍勢大,所以倉促加入,對他這個法定的主君還心懷忌憚,如果自己親臨前線,敵軍計程車氣肯定會迅速瓦解。戰爭之初,信行派依靠兵力優勢確實取得一定勝利,給信長軍造成了巨大壓力,但信長果斷地率領少數衛士出擊,他身披大紅戰袍,身影所到之處,原本士氣就不很高昂的敵陣士兵驚慌失措。後來在援軍協助下,只有少數兵力、掌握著大義名分的信長軍大獲全勝,信行和柴田勝家、林通勝等兵敗投降。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正德寺會盟(2)
戰後,信長一改在平定內亂時的冷血做法,不但寬恕了所有參與叛亂的家臣,甚至寬恕了叛亂的母親土田夫人和弟弟信行,雖然這種做法有些收買人心的意思,但從他內心來講,只怕也不忍心對自己的親生母親和親弟弟下手吧。
然而,歷史並沒有給信長一個和諧解決家庭內部矛盾的機會,土田夫人和信行非但沒有被他的寬容所感動,反而將之當作了軟弱的表現,企圖再度發動叛亂。可是,經過上一次的內戰,所有的家臣都已被信長徹底降服,原本堅決支援信行的柴田勝家非但沒有參與這次謀反,反而將謀反的訊息洩露給了信長。為了消除織田家最後的隱患,信長終於痛苦地下了殺手,他以臥病為由將信行騙到臥榻旁,將刀子刺進了信行的胸膛。
“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要逼我殺你!母親……她會傷心的啊!!”
信行的血染紅了信長的白色睡衣,他抱著信行尚且溫熱的屍體徹夜哽咽。他是愛著這個和他一起長大的小弟弟的,他想讓他成為自己最好的助手,幫助自己統一尾張,甚至統一天下。可是,權力和地位汙染人的心,即使是這個小時候那麼可愛的弟弟,這個曾經與他拉著手一起去仰視父親威儀的弟弟,現在卻要由他親自終結生命。是這個下剋上的戰國時代,使信長不能像個普通人那樣擁有愛,是這個父子兄弟相殘如家常便飯的亂世,使他的手染上了弟弟的血。
可是,這還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親手殺死信行後,土田夫人傷心欲絕,於是出家為尼。信長對這位挑動內亂、造成兄弟相殘的母親沒有再多作深究,畢竟自己已經殺死了弟弟,不能再對母親下殺手了。再說,信長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現在織田家被強敵環繞,尾張國八郡也還只掌握了一半。一反父親只掌握著半個不穩定的尾張國就敢於不斷對外作戰的做法,信長制訂的政策是先內後外。他動用手中全部兵力,只花了不到百日的時間就統一了尾張,接著開展一系列富國強兵政策,整合新統一的領土。
織田信長非常重視發掘人才,他採取了唯才是舉的政策,對一切有能力的人才,不管是何出身,過去做過什麼,只要才堪使用就都網羅到自己身邊。
比如曾經在稻生合戰時支援其弟信行的柴田勝家,此人是在信秀時代就已經名揚尾張內外的勇將。信長看中他的能力,並未因他曾經反對過自己就進行迫害。當柴田勝家戰敗後剃去頭髮,穿著僧袍前來請死時,信長竟然親切地拍著他的肩膀,扯扯他的腰帶,立刻寬恕了他的罪過。勝家感激涕零,從此成為信長最信任的重臣。
父親信秀和許多戰國的大名一樣,都非常重視在第一線躍馬橫槍的武士,但對其他人才就比較輕視。信長在提拔柴田勝家這類勇將之餘,對其他方面的人才也非常留心。後來成為桃山時代開創者的豐臣秀吉身材矮小,其貌不揚,又出身農民,他初時不過是負責為信長遞草鞋的傭人。傳說每次遞上草鞋時,信長都覺得穿著很舒服,便問秀吉是怎麼做到的。秀吉回答說:“我平時都將草鞋貼身捆在身上,用自己的體溫使其保持溫暖,這樣您需要穿的時候,我總是能送上暖暖的鞋子。”
信長對秀吉的聰明才智非常欣賞,便提拔秀吉做了主城清洲的雜務主管。秀吉果然不負重望,他革除過去清洲城內取暖的木炭由專門供應商負責的舊例,將木炭採購權向民間開放,既保證質量,又節省了中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