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說常盤是京中有名的美女,也曾擔任過近衛天皇的皇后九條院宮中的侍女,源義朝靠著他赫赫威名和糾糾雄姿把常盤娶到了手,一連生下三個兒子,這最後一個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九郎源義經,小名叫做牛若丸。
但是此時望著懷抱中嬰兒的源義朝絕對料想不到,將來要為源氏一門報仇雪恥的,就正是這個牛若丸。也就在這一年的十二月,義朝為了復仇,聯合後白河上皇(後白河天皇在前一年退位,傳於二條天皇)的近臣藤原信賴發動了軍事政變——是為“平治之亂”。
然而藤原信賴這個人,本身並沒有什麼本事,僅僅只因為是喜歡男色的後白河上皇的男寵而得以爬到了高位,這樣的人事實上根本就沒有什麼政治號召力,而後白河天皇也更不會因為對他寵愛而任由他政變奪權。結果義朝和信賴很快就被朝廷指為叛逆,原本跟隨義朝的家臣也都紛紛投向了平清盛一邊。義朝眼看大勢已去,便準備逃回根據地坂東地區,以圖東山再起,卻不想在逃到美濃國(日本古代行政區劃,稱“國”也稱“州”)的時候,因家臣長田忠致的背叛而被刺死在了浴室之內,結束了他憤懣而又無奈的一生。
源義朝的首級被送到平清盛手中,清盛藉助此次平亂的功績再次升遷為檢非違使別當兼中納言(相當於首都治安官兼內閣秘書長),將近畿(京都及其附近地區)一帶的軍事實權完全掌握在了平家手中。為了斬草除根不留後患,清盛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搜捕源義朝的遺孤,送交清盛在京都六波羅的宅邸處置。
此時的常盤也得到了義朝被害的訊息,為了躲避平家的追捕,只得隻身帶著她與義朝生下的三個孩子逃離京城。然而清盛的目的是要將有實力與他爭奪霸權的源氏一門斬草除根,為了這樣的目的自然是什麼樣的手段都會用上。在得知常盤逃出京城之後,清盛立刻派人抓來了常盤的母親,並對其嚴刑拷打,然後再叫人把這個訊息傳揚出去。為了不讓年老的母親蒙難受辱,常盤只得帶著三個孩子回到了京都。
清盛雖然早就聽說常盤是京城中數一數二的美人,然而當他真正看到常盤其人時還是被其無雙的容貌所打動,甚至萌生了將其據為己有的想法。但是此時的常盤卻只是一再地向清盛請求,請他放過年老的母親和尚且年幼的孩子。
清盛明白,若想俘獲眼前這位美人的心,就只有按照她的要求去做。正好此前不久,有人捉到了源義朝的嫡子源賴朝,送到六波羅,清盛本待立刻處以斬刑,繼母池禪尼卻跑出來求情,原因是賴朝很像她早夭的親生兒子。為了不傷從小把自己養大的池禪尼的心,清盛被迫放過了賴朝,只處以流放之刑,事既如此,現在再多放幾個仇敵的庶子也便順理成章了。
當然,如果完全放任不管是很不明智的選擇,於是清盛與常盤約定,三個孩子性命可保,但是年長一點的兩個孩子必須立刻剃髮出家,只有當時年僅兩歲的牛若丸可以暫時留在常盤身邊,但是一旦長大之後也要立刻送進寺院。就這樣,常盤為了保全三個幼子的性命,不得不委身睡在了仇人之側。
此時的牛若丸因為只有兩歲大,竟完全不知情地生活在仇人家中。直到數年之後,常盤為清盛生下一女,並且美色漸衰,清盛才對她失去了興趣,便自作主張把她再嫁給了大藏卿(財政部長)一條長成,而牛若丸也跟隨母親進入了一條家。
轉眼間,牛若丸已長到了七歲,已經是能夠記事的年紀了。此時的清盛開始憂慮起來,於是便火速著人向一條長成和常盤傳達了他的意思:立即將牛若丸送往鞍馬山出家,否則的話就要送交六波羅處置——所謂送交六波羅處置,多半隻有斬首一途。無奈之下,常盤只得強忍悲痛,將幼子送到了鞍馬山中。
遮那王與惡鬼(1)
進入鞍馬山之後的牛若丸仍舊對自己的身世一無所知,在寺院僧侶的指導下改名為“遮那王”,並潛心鑽研佛法,一晃又是四年。
傳說就在遮那王十一歲那年的某個深夜,他偶遇鞍馬山中的天狗,並向其學習武藝。所謂天狗,乃是日本民間傳說中鼻子長長、背生雙翅、精通變化之術的神怪。當然,這種神話傳說是很無稽的,或許那只是一個故意化了妝,自稱為“鞍馬天狗”的佛教修行者而已。
還有專家考證說,事實上這名修行者正是當年遮那王的父親、已故左馬頭源義朝的家臣鐮田政清之子鐮田光政。在平治之亂戰敗以後,光政受父親政清之命潛回京都,暗中保護義朝的遺孤,但是當他趕回京城時卻得知常盤母子已經被捕,費盡周折終於打探到牛若丸將來會被送往鞍馬山出家的訊息,於是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