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地帶獲得解放,大量針葉林和闊葉林植物出現在保加利亞的土地上。動植物都開始北移,“奧瑞納文化”時代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新石器時代文化。此時的人類以及更加明顯,削制磨製石器大量出現,另外也發現巴爾幹最早的偶像女神崇拜和護身符,這些東西都已存放在博物館中。
7000年前,由於生活環境和使用工具的改變,人口大量增加,人們開始定居生活,村莊也逐漸出現。此時的人們馴化了牛、羊和豬,並且進行了第一次農業試驗。正如前文所說,此時出現了小麥。據我們現在的考古證據,這些小麥屬於亞洲傳入的,與新月地區的小麥屬於同一品種。但因為氣候的不同,小麥也稍有不同,我們管這種小麥叫做獨粒小麥(Triticum Monococcum),來自於巴爾幹野生小麥與亞洲小麥的雜交品種。在這個文化時代,首次出現了球腹長頸的瓶與罐,又稱為梨狀瓶,較精緻者已有簡單的彩繪,在此基礎上又發展出了四足的缽形陶器。保加利亞人此時已在文明的門檻上。我們在20世紀中葉以前曾經管這個時代叫做“斯塔爾切沃文化”(starevo)時代,來源於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附近的斯塔爾切沃遺址。但現在“卡拉諾沃文化”(Karanovo)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正式名稱。卡拉諾沃位於保加利亞東南部新紮戈拉城附近,這裡的文化堆積包括新石器時代、紅銅時代和青銅時代各階段。經過測定其年代約從公元前第6千年中葉至前第2千年。最早的發掘工作是由保加利亞考古學家米科夫和格奧爾吉耶夫於1936和1947~1957年進行的。
第四章 史前時代的保加利亞(2)
繼“卡拉諾沃文化”之後的是前期線紋陶文化(多瑙河文化)和後期溫查文化,線紋陶文化是以多瑙河畔的線紋陶得名,而溫查文化則得名於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附近的溫查遺址。在這個文化時期,耀眼的星光開始在保加利亞出現。
我們先來看這個:
年在羅馬尼亞境內溫查文化的塔爾塔里亞遺址發現了3塊刻有圖形的泥板,圖形略近於兩河流域蘇美爾的早期象形文字(見蘇美爾文字),從而引起廣泛討論。有人認為,從時代及地理位置看,這3塊泥板的圖形,似不可能是受蘇美爾的影響,而很可能是在當地產生的。而保加利亞人走得更遠,6000年前不僅僅有泥板,而且還有了記錄一年天像變化的歷書。這部曆書刻在陶製爐體周圍,從左至右,分成許多縱行,行距之間標月亮圓缺記號,以圓缺的三十天週期為一個月,並以赭紅色在空白處標明全年為十二個月,一年為三百六十天,有五天之差,工匠便在爐子穿眼處作了五個記號,與下一年迴圈相連。曆書將十二個月分三個季節,同古埃及曆書體系相似,而且時間也與其不向上下。
年9月5日,保加利亞考古隊在瓦爾納附近的普羅瓦迪亞市郊發掘出歐洲最古老和最大的史前鹽場。這裡的最早開採是可以追溯到7400年前,在當地還發現了約30個儲存完好的黏土容器,製作工藝相當精良。儲存在這些黏土容器中的海水經蒸發後,析出的海鹽經由容器底端的孔倒出。與此同時,考古學家還發現了距今約6600年的歐洲最早的石牆和史前人類面頰骨。
年,塞爾維亞布洛克尼克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了6700年前的銅礦遺址,把歐洲人冶煉技術的出現年代提早了500年。在此之前,歐洲最早的銅礦是在黑海海濱的瓦爾納,距今約6000年。
上面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保加利亞人在一登場時就嚇了所有人一跳,保加利亞的原始居民用他們的智慧和力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我們可以大聲地說,保加利亞是早期人類文明發展的中心之一。
這個文化時代在保加利亞的人類主要是農民。但這些農民並不是完全定居的,他們也會到處遷徙。從愛琴海到多瑙河,到處都可以看到這些人的身影。從考古學家所挖出的當時的使用器具來看,那時的人雖然已經開始定居,但由於天氣的寒冷,仍舊主要以狩獵、捕魚或飼養家畜為生,而以耕種土地為輔。此時的耕種法與其他地方早期耕種法一樣,一塊地只用一次,下一次用另一塊地。這種耕種法十分浪費,經常要到處遷徙尋找新的處女地。也正因為週期性的小規模遷徙,讓巴爾幹諸地區的人都有了聯絡,各種生產生活技術也被到處流傳。後來,由於人口的增加,人們很難找到好的處女地。首先,多瑙河平原地區的人開始定居下來,他們建立了永久性的農莊,由於在同一地點不停的改建,從而形成了大量的土丘和圍牆。在南部城市新紮戈臘附近的卡拉諾弗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