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楚,李明和李濤背後的李瀚海還有什麼隱藏的實力。
“那好,我們會很快的辦妥這件事的。我們什麼時候簽約?”李濤說道。
“我希望越快越好,當然我希望你們給我的是現金,而不是債務或者資產。”克盧納爾說道,他並不是真的相信對方的信譽,因為時間越長變化越多,而且他現在拿著BMW公司的股份也沒什麼用,所以他希望儘快完成交易。
“好,那我今天先回去調集資金,明天我們就簽約。”李濤痛快的說道,其實不是李濤不想託,而是他沒有時間,他還要去德國的許多地方談判,所以不可能在柏林呆很久。而且他也想盡快拿到股份,這樣和科萬特家族談判的時候,也有了一定的底牌。
第四十八章投資保險業
()德國是一個共和制和議會制並行的國家,二戰後的德國權利已經逐漸向國家總理靠攏。拿QQ幣在德國名義上的首腦是總統,但是實際上的政府首腦卻是總理。有時候李濤就覺得可笑,因為德國總統應該乾的活和英國國王一樣,但是後者是世襲的,而前者卻是競選的。這個李濤一種感覺,德國人民選這個空架子的總統幹什麼?
雖然李濤對德國的**體制感到疑惑,但是李濤並不在意,因為這雖然很可能影響到李濤在德國的勢力,但是影響肯定不大。因為現在德國實際上的首腦是總理。對於科爾這個人,李濤很佩服,雖然他被後來的**獻金案弄得狼狽不堪,但是就憑他可以穩坐德國總理的位置近二十年就說明他的過人之處。
李濤與科爾的見面被安排在晚上八點,這次李濤是以魯爾煤礦股東的身份來見科爾的,當然他那大眾汽車公司股東的身份也是起到了一定作用,否則科爾也不會單獨找一個時間來見李濤,畢竟李濤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就算李明也只有二十幾歲。所以說分量不夠得話科爾也不一定會見,畢竟在這些大人物看來李濤他們只是一幫有事業心的富二代而已。當然這主要是他們對資訊的分析出現了誤差,其實不只是克盧納爾和科爾,就連其他金融大亨們都認為李瀚海是這個大金融組織的老闆。
“李明先生、李濤先生,你們好。拿QQ幣”在德國總理專用的會客廳裡,李明和李濤見到了胖胖的科爾。當時還沒等他們兩個人打招呼,科爾就率先說話了。和有些傲慢的克盧納爾相比較,科爾的態度好的簡直讓兩人不敢相信對面的是德國總理,因為他們感覺對方似乎更像是求他們投資的企業老闆。
“總理先生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見我們,我們感到無比榮幸。”作為兩兄弟中的李明說道,由於理解問題,所以李明和李濤除了在工作中李濤先說話外,其他時候都是李明先說話,其實面見一國總理這種事情兩個人的心理壓力都比較大。但是李濤現在感覺有點不妙,因為他們兩個人的身份似乎都不足以讓科爾用這種態度說話,這時李濤想起中國的一句話,立下於人必有所求。
“總理先生,我們這次來是想看一下德國的投資環境,順便投資一下,不知道您能給提出一些建議嗎?”想了一會兒也沒有任何頭緒的李濤說道,知道對方有地方需要自己的李濤,除了投資再也不知道對方在什麼地方還需要自己幫忙。與其慢慢的談,還不如上來就直來直去,這樣也可以讓對方有充分的理由輕視自己。而且李濤相信這種事情是絕對瞞不了人的,所以他越表現的鋒芒畢露,那些大人物們就越不會擔心,因為過剛易折。
“呵呵,李濤先生說話真是直來直去,其實我知道,兩位剛從容克財團克盧納爾先生那裡過來。拿QQ幣對嗎?”科爾笑眯眯的說道。
“對,我們是去過克盧納爾先生先生那裡,總理先生,有什麼問題嗎?”李濤問道,在得知科爾知道李明和自己去過克盧納爾那裡之後,李濤一點也沒有驚訝,因為科爾畢竟是一國總理,找到這個事情不奇怪。但是李濤奇怪的是為什麼對方不提投資的事情而是提到克盧納爾。
“其實也沒什麼,我就是想說容克財團的勢力已經逐漸受到國內各方面勢力的打壓,所以我很希望能見到大家和平共處。對了,不知李濤先生打算投資什麼行業呢?”科爾說道,其實科爾今天是真的有事請李濤等人幫忙,但是科爾卻不想那麼主動的提出,因為這不過是一國執政威嚴的事情,而是在談判中對利益分割的事情。
“我這次想投資重工業,當然我們對銀行和保險業也是很感興趣的。”聽到科爾的問話,李濤就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最理想的行業,李濤估計假如科爾真的有事情需要自己幫忙,那麼德國政府肯定要透過這幾個行業補償自己。李濤之所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