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第2/4 頁)
歡大驚小怪,能打戰的也一樣,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麼?一臉的不在乎地回答道:“哦;很正常的事情!探子發現有一些潰兵在打劫一個莊子,大帥已經派人去驅趕他們了。”
原來如此,劉白羽也放下心來。不過,他並沒有回自己的大營,反而趁著這個機會和馬祥麟聊了起來,畢竟劉白羽覺得,既然四城之戰明軍沒有失敗,結果還產生了大量潰兵,這事怎麼聽,怎麼不奇怪,還是仔細聽一下的好。
這一聊天,這兩個大男人就拉近了距離,畢竟劉白羽名義上是文官,實際上卻沒有文官那些文貴武賤的毛病,在聊天的過程中,劉白羽才知道,原來馬祥麟是秦良玉的兒子。
聊著聊著,劉白羽就問起了馬祥麟瞎了一隻眼睛的原因?馬祥麟告訴劉白羽,這是和韃子作戰的時候被韃子箭枝給射瞎的。這讓劉白羽倒是肅然起敬。
看到劉白羽的神色,馬祥麟長嘆了一口氣,說道:“我還算是好的,我的兩位舅舅都在和韃子打仗中捐軀啦!”
聽了這話,劉白羽驚訝地說不出話來,馬祥麟的兩位舅舅,不正是秦良玉的兩位兄弟嗎?沒想到這秦總兵雖然是個女流,但是她卻象楊家將一樣是一門忠烈啊!只不過楊家將是歷史虛構,秦良玉一家卻是實打實的存在罷了。
這時候的劉白羽就有些不忿,他對馬祥麟說道:“朝廷對功臣也太,一門忠烈的部隊糧食還保證不了,這是體制問題……”劉白羽發現自己也找不出什麼理由來解釋,只好把一切都退到萬能的體制問題身上了。
看到劉白羽漲紅了臉,馬祥麟笑了起來,他憨厚的用拳頭捶了自己腦袋一下,說道:“這都是祖宗家法,祖制,也算體制問題吧——其實潰兵也是挺可憐的,都是朝廷官軍,真要是糧餉不缺,誰願意當賊啊,唉,都是吃糧當兵的,這丘八的難處我也不是不知道。。”
馬祥麟的話,讓劉白羽一下子也鬧心了起來:“就是畜生,想要它幹活,也得吃飽啊,這當兵的賣命還吃不飽,能是一個長久之計麼?文官們這麼玩,有一天玩火**可就完了!”
看到劉白羽是一臉的緊張,馬祥麟卻是笑得歡暢了,一邊笑,他一邊說道:“青山居士你也是文官,難道不知道,知道,文官也好,士紳也好,修廟宇還是買小老婆那都是大大方方的。唯獨論到給朝廷和丘八們的錢,就是守財奴。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我們早習慣了。”說完又是一聲苦笑。
聽了馬祥麟的話,劉白羽自己也無奈的笑了起來,雖然自己一開始覺得很荒誕,讓人吃不飽飯還讓人去玩命,這制度理論上應該不成立,可是大明朝的文官們愣是玩了幾百年,大明朝的文官們有些能力,還真是讓現代人都望塵莫及的。
就在這時候,出營驅趕潰兵的那些白桿兵回來了。他們抓住了七、八名潰兵,還帶回來被搶劫的莊子裡的一名管事。
這些人被白桿兵押進秦良玉的大帳以後,馬祥麟也走進了大帳,劉白羽也跟隨著馬祥麟走了進去。秦良玉一眼就看到了馬祥麟身後的劉白羽,她看了看也沒有作聲。
白桿兵把這些潰兵都按到在地上跪下,那管事也同樣地在一旁向秦良玉跪下。秦良玉向那些潰兵厲聲問道:“你們是哪一支軍隊的兵丁?為何在鄉間打劫?”
那些潰兵連連向秦良玉磕頭求饒,並且說出了他們的來歷。原來,他們是山西勤王軍隊裡的兵丁。
當接到了崇禎皇帝勤王的詔書以後,山西巡撫耿如杞、山西總兵張鴻功一馬當先,帶領八千人馬開往了京城,可是說是最早到達京城的幾支地方勤王軍隊。
可是由於事發倉促,山西勤王軍隊根本沒有準備好後勤保障,再加上局勢混亂,所以無人過問兵丁的吃飯問題。而且他們到了北直隸也碰到了秦良玉和劉白羽遇到的,地方官府不肯為這些勤王軍隊供應給養的問題。
好歹山西的勤王軍隊靠著攜帶的有限的糧草,讓自己的兵丁對付了個半飽,趕到了京城。他們想,京城裡的朝廷總該為他們解決糧草了吧。
可是因為這次韃子入關十分突然,朝廷上下也根本沒有準備,所以朝廷在短期內也難以籌措到大量糧草。
為了解決糧草問題,這時候,朝廷中的人就想起了一個明朝軍隊的規矩了。在明朝,為了扣剋兵丁,有很多現代看起來是十分可笑的規矩。其中有條規矩就是:兵丁到達駐地的當天是不準開飯的,只有到了第二天才能開飯。
於是,某位天才官員就出了這麼一個主意,他讓山西的勤王軍隊不斷調動,不讓他們在自己的駐地裡待到一天以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