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部分(第3/4 頁)
阿敏這次身為敗軍之將,本來是要夾著尾巴做人的,聽了蒙古爾泰的恭維,想了一下之後還真是那麼回事,阿敏本來就是個妄自尊大的主兒,立刻給自己吹噓:
“那是,我手下真滿洲就幾千,面對幾十萬明君,外加吹上天的劉白羽軍,靠著做來的漢人,還不是守了半年,還把大部分滿洲帶了回來!?蒙古爾泰大貝勒說的對,咱這不叫敗,叫勝利!大勝利!”
“敗了就是敗了,這次是說為什麼敗,敗了之後怎麼辦?學明朝的文官們互相吹捧,然後就不算敗了?這怎麼行?”代善身為大哥,一看好好地檢討會被蒙古爾泰攪得亂七八糟的,皇太極又不好說話,只好自己這個老好人出頭了。
只是最近蒙古爾泰轉了性子,代善本以為自己這麼說,會被蒙古爾泰臭罵一頓。卻等來了蒙古爾泰的笑容:
“大哥說的沒錯,不過我覺得,其實咱滿洲這次打戰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戰前策劃——也就是漢人書生常說的廟算!”
漢人書生常說的廟算?皇太極自然知道蒙古爾泰的意思——人才不小肚雞腸的和你糾結具體指揮呢,直接說你戰略層次上出了問題——也就是身為大汗的自己,戰略眼光出了問題!
這是對一個領導者最嚴重的指控!就像現在的公司ceo一樣,具體小事出了失誤問題都不大,但是公司的發展方略都錯了,那除了讓賢和下課之外,還有別的出路麼?
不過皇太極雖然看透了蒙古爾泰的用心,卻是沒有辦法,畢竟事實就是蒙古爾泰果斷撤退,保住了戰利品和實力,自己貪功造成了滿洲大傷元氣不是?你不承認自己的戰略問題,那自己和兒子的戰術問題你承認不承認?不承認的話,這個大會還有必要開麼?承認的話皇太極父子又改負什麼責任?
陽謀,**裸的陽謀!
387錦州!大淩河!
代善心中自然是看穿了蒙古爾泰的盤算,但是他身為留守,不也在東江被劉弟殺的大敗了不是?真要是較真,代善自己也有一屁股的爛事,自然不敢再和蒙古爾泰叫板,何況這次皇太極因為貪功吃了大虧,蒙古爾泰卻是基本無損,代善心裡也對蒙古爾泰和皇太極誰更可以掌舵滿洲懷疑起來,自然不在一味附和皇太極……
代善的轉變,皇太極和蒙古爾泰自然都是都看在眼裡,皇太極被形勢所迫,只能長嘆一聲,蒙古爾泰則是對著代善爽朗的一笑:
“其實劉白羽的鐵騎兵也不可怕,這種騎兵馬匹的草料補給和耐力都是大問題,從蒙古繞過來是不可能的,無非就是旅順和山海關兩條路罷了。”
“旅順附近,我們滿洲和毛文龍拉鋸數年,早就成了不毛之地,山海關一線,劉白羽的身份,去了必然就是督師,崇禎要是敢給劉白羽這個權利天下精兵都給劉白羽,那我們滿洲也就認了,直接退倒漠北當野人就是了……”
“五哥說的沒錯,這明朝朱家,最容不得的就是有本事的忠臣良將,最近聽細作說,劉白羽因為祖宗問題和溫體仁吵了一架,負氣回了山東,崇禎這毛孩子,真是啥都不懂啊!”阿敏覺得花花轎子人抬人,附和蒙古爾泰說。
阿敏這句話,慢慢的噪點,蒙古爾泰和皇太極這對冤家,第一次取得了一致意見,相對苦笑!
劉白羽算是忠臣良將?丫在北京直接架空崇禎皇帝,所作所為都趕上曹操和董卓了,雖然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無非是覺得現在的明朝中央,挾持的價值都沒有罷了。再說了劉白羽和溫體仁吵了一架是簡單的祖宗問題?丫自稱劉福通的後代,無論真假都是直接否定朱元璋驅除韃虜的合法性不是?這貨也就是敢在明朝中央權威大幅度下降的時候,這麼做,要是在朱元璋和朱棣時代,不論真假,就是有這個風聲都直接夠滅族了!
而且劉白羽和溫體仁吵了一架也不是私人恩怨不是,明顯是崇禎想維護自己政權合法性,又怕劉白羽翻臉造成不測大禍,不得不讓溫體仁出面代表而已。
這鍵盤政治家麼,猜錯一兩樣不丟人,全部猜錯那也是本事,阿敏身為滿洲四大貝勒之一,接受的資訊比鍵盤政治家多了去了,然後就來一個全部猜錯?
“這話說的也沒錯,畢竟劉白羽和崇禎不和,我們滿洲就能緩過氣來——不過很多東西是該改一改了。”蒙古爾泰無視阿敏的胡說八道,把節奏拉回到政治改革身上。
“聽說劉白羽佔據了東江,為了戰略大局,東江就不要管他們了,關寧軍也是一樣,只要他們不出事,咱們就別惹他,恢復丁口才是滿洲大計,而恢復丁口無非有兩招,一是從黑龍江的生女真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