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部分(第1/4 頁)
但是到了文宣時代,文官們提出就近屯田問題很大,一旦九邊前線鬧災,那就是九邊無糧,逼著軍隊造反的節奏,提出了新的解決辦法——那就是以鹽引【鹽的預付憑證】作為抵押。
這種制度好不好呢?最初看來,的確是花小錢辦大事,不僅保證了九邊的糧食,還活躍了經濟,實在是無懈可擊。
但是,現代人一眼就看出來這種制度的問題所在了。
一是這種制度把軍隊的糧食和政府的鹽業壟斷聯絡在一起,一旦政府的鹽業壟斷出了問題,那麼九邊糧價立刻就會飛天。
二是這種制度把軍隊的糧食和內地的物流聯絡在一起,而物流這玩意,在古代根本就無法保持長期暢通。
而到了明末,兩種制度全都出問題了,先是政府的鹽業壟斷形同虛設,淮河鹽商私鹽走遍天下,後者先因為白銀輸入造成天亮的通貨膨脹,最後是依附文官們的商人壟斷了前線的糧食供應,糧食價格是後方的幾倍,鬧得即使是餉銀足夠的關寧軍都吃不起了,不得不再拿民屯補充……
其實滿洲純軍事實力不比李闖,張獻忠和關寧軍差太多,關鍵是政治和經濟組織能力遠遠超過了這個時代任何一個漢族政權。
李定國孫可望在西南種田,幾乎光復半壁江山,吳三桂從西南起兵,差點嫌煩滿洲,可見大清朝所謂的英明神武也就是那麼回事,無外乎是遇上了腐爛透頂的明政權罷了,所以明末的本質是政治問題或者經濟問題罷了,崇禎皇帝臨死前大罵文官不是沒有道理——雖然其實作為朝廷一把手的他,其實該負的責任最大…。。。
祖大強見祖大樂找出了一大推理由,只好強調了必須修建楞堡,至於其他的只是含糊不清地應著,低著頭。那肉還是一塊一塊的往口中直塞。
祖大樂對同樣埋頭吃喝的劉家莊軍校畢業的孫德剛笑道:“孫哨官,你的統技果然出眾。連著擊殺兩名鞋子將官,大振我軍心,功勞不
在城牆右側處,孫德剛連著狙殺兩名十長。讓城頭的衛遼軍軍心大振。
此時他聽了祖大樂的話,忙站起來道:“這全靠劉大人的教導,其實我三年前就是一個種地的,哪裡會帶兵打仗?祖大人,你沒進過軍校,那是一大損失,不過自學也是可以的,希望你沒事多看看,會有用處的。”
他的相貌粗礦,不過聲音卻是軟綿綿的,聽著頗為怪異。
祖大樂這回也覺得劉白羽的兵法也不是簡單的用錢砸人,而是頗有奧妙,於是微笑道:“孫哨官說的正是,我以後還真要多多請教,這次坐下吃飯吧。”
關寧軍出身的祖大樂不是沒覺得這些劉家莊出身的小軍官張口閉口劉白羽,而不是對自己人身依附有些不對,不過祖大樂覺得自己也是想依附劉白羽,而這些劉家莊出身的小軍官基本就等於劉白羽支援自己的客卿,和自己親兵出身的軍官不是一回事。
孫德剛又催促了祖大樂一聲,這才安穩地坐下來,吃飯的樣子也比剛才斯文了許多。
祖大樂自己親兵出身的軍官一見劉家莊出身的客卿們輕輕鬆鬆的大敗韃子,覺得這韃子其實也沒什麼可怕的,於是都紛紛請戰。
祖大樂表面上微笑道:“會輪到你們的,這場戰,怕有得打啊。”心中卻是不以為然,他覺得自己都沒學明白呢,你們這些小崽子吹噓什麼?
祖大樂自己親兵出身的軍官都沉默下來,城外清軍雖是小挫。不過大部仍在,特別是此次入寇清軍不少,恐怕身處要衝的衛遼堡以後還會有連場的惡戰。
這時親兵進來。他剛才咬著幾個慢頭在外面指揮輔兵們清理戰場。祖大樂招呼他坐下吃飯,他只是連道不急,等清理完戰場再吃。
此時這個高大的將官大步進來,他虎虎生風,全身上下精力十足,他滿面笑容地對祖大樂施禮道:“稟大人。此戰的結果出來了,共折獲賊奴級一百四十七級,其中十長七人,賊奴白擺牙喇兵十九人,繳獲賊奴長短刀銃二百一十五把,弓箭三十四把,旗號十五件,大捷啊大人!”
那小軍官說的。衛遼軍訃繳獲了清軍百十二副盔甲。完好無損的無鐵棉甲,鑲鐵棉甲,柳葉鐵甲,鎖子甲等。清兵在瀋陽城下的匠鋪連綿十數里。加上他們管理嚴格。所以打製出來的鎧甲盡數精良,不是大明朝那些鏽跡斑斑的貨色可比。
如果將這些盔甲以棉甲、鐵甲分開來算,繳獲的盔甲數還要翻番,因為很多清兵身上都披著雙層的盔甲。遺憾的是很多盔甲都被打破打爛。需要修復後使用。還有一些繳獲的圓盾刀槍等上面也滿是破洞缺口,都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