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第3/4 頁)
劉白羽話裡帶刺的說道。他是熟讀聖賢書的人,對於外戚這種在東漢廢立皇帝的生物,是半點信任都沒有,好吃好喝養起來沒問題,委以重任那是絕對不行的……
‘那我的弟子田地如何,此人年紀不到二十,醫術就已經出神入化,已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劉白羽其實根本不懂醫術,治病能治死人那種,不過為了給自己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就把田地推了出來反正按照古人的想法,老師總是比弟子高明的多不是,田地年紀輕輕就在青山居士的調教下成為神醫,那青山居士本人的醫術,不達到起死回生活白骨的境界,大約也差不多了吧!
崇禎皇帝還是搖了搖頭‘我看田地也沒什麼本事,否則也不會自己第一個老師病死了也束手無策,頂多是聰明一點,不過這天下之大,聰明人多了去了,此人也就是可用罷了,離人才差的很遠呢。’
這……劉白羽又拿東西砸崇禎皇帝的衝動…大哥,你以為到處都是韓信,蕭何,張良這樣的人才啊,大多數的領導者還不是要帶著一群平庸的手下打天下…或者說句大實話,歷朝歷代開國將帥真的那麼牛麼,還不是有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帶著大家慢慢攢經驗值,培養出來的,再說了韓信那種人,您崇禎皇帝敢用麼,及時你崇禎皇帝敢用,你駕馭的了麼。
劉白羽算是徹底被崇禎皇帝的人才觀震撼了,感情在你眼裡,人才都得即插即用才行啊,還得要求少,不給你惹麻煩……你一個大男人,怎麼和得了公主病的二十一世紀的小女生差不多呢……
崇禎皇帝總是哀嘆無人可用,其實卻是錯過了諸多人才,第一個人就是盧象升,盧象升忠勇無雙,卻因為士大夫架子高,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得罪了楊嗣昌,最後死在了滿洲優勢敵人的圍攻之下。劉白羽覺得能打的將軍,最後人緣別太好,比如自己麾下的黃大力來說,除了遼東的出身的大牛二牛之外和其他人關係都處理的不好,不過正因為這樣,自己才能睡得好覺,也從來不用提防不是。
崇禎皇帝錯過的第二個人,則是孫傳庭,朝廷糧食餉銀不夠,孫傳庭自己墾荒,自帶乾糧抗出了李自成,而且孫傳庭不僅僅是一個將軍,也是一個完全看透了明朝北方矛盾的政治家,連流民和劣紳一起掃光,破壞了李自成農民軍催生的土壤…卻因為被士紳圍攻下獄,然後在敵眾我寡的前提下,被崇禎皇帝強令出戰,戰死疆場
崇禎皇帝錯過的第三個人,則是洪承疇,洪承疇以優勢兵力擊敗了多爾袞;同時識破了皇太極誘敵深入之策;卻和孫傳庭一樣被崇禎皇帝強令出戰;喪失了明朝最後的一點元氣。
和這三位比起來;劉白羽手中的這些人;頂多只是盡責盡職罷了;哪裡還算得什麼人才?崇禎皇帝的吐糟讓劉白羽徹底無語了……。
崇禎皇帝見到劉白羽無語;卻是再度想歪了;他張口說道:
“老師,我也知道大明朝的人才不足,挑錯的比比皆是,幹活的沒有幾個……我覺得還是效法漢唐,才能……”
“打住,打住!你說的越來越不靠譜了?居然還要效法漢唐?西漢或許還值得陛下學習,學習東漢幹什麼?平羌人,從涼州平到首都洛陽附近,唐朝自安史之亂之後,就是藩鎮割據了,你確定陛下想搞這個???”
“漢唐武功極盛,打的外族望風而逃,我朝卻被一個小小的建州女真逼到這個地步,我……陛下效法漢唐怎麼有錯?我……”
“西漢北征匈奴,漢武帝勞民傷財的結果也只是暫時安寧幾十年罷了,衛青霍去病北征匈奴之後,漢武帝還沒死,李陵就被俘了……”
“這點西漢的確不如本朝……”
“東漢吸取教訓,把胡人擊敗後編戶齊民,然後就是五胡十六國,關內的胡人和關外的胡人一起鬧騰……比本朝好到哪裡去麼?本朝雖然安置的蒙古人背叛的也是比比皆是,至少還在長城之外……嗯,其實也差不多了,劉淵和努爾哈赤也差不多,對了還有一個攻破貴州的奢安之亂……”
“唐朝則是沙陀人雄踞西北,盧龍節度使更是形同帝國——這個似乎比本朝好點,不過代價就是藩鎮割據……要不,你準備讓陛下學金國末年九公封建麼?”劉白羽連續吐糟著。
“這……”崇禎皇帝也知道劉白羽說的都是事實,但是劉白羽怎麼說起話讓自己這麼無語呢?在他嘴裡,似乎漢唐的制度也比不上本朝的制度,雖然這點讓自己聽了很舒服,可是仔細一想,難道劉白羽的意思是自己應該混吃等死,不要想太多???
“但是漢唐的尚武精神本朝遠遠不及……”崇禎皇帝覺得這點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