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3/4 頁)
現象,一個蘿蔔一個坑——但是,就像本朝省長,部長有定額,也有許多不知名的機構,首長也是省級一樣,變通的辦法總是有的,畢竟實權的崗位就那麼多,幾個人輪流做莊不像話,但是人家沒犯啥大錯就把人家貶了那也不太像話不是。
再加上大明朝官員工資低,所以就想出了一個給自己發工資,漲頭銜的辦法,那就是給官員加一個比自己實際地位高的虛銜。實際職務是差遣,虛銜則是官職。
以袁崇煥為列,袁崇煥的官職是兵部尚書,但是這時正牌子的兵部尚書是王洽,薊遼督師才是袁崇煥的實際職務,是差遣。如果袁崇煥以自己有兵部尚書身份,對南方的戰爭指手畫腳的話,只會被當做深井冰晚期,可以放棄治療那種,就是這個道理。
這還是高階文官,比較講究上下級關係的,武將裡面,就更是一頭霧水了,比如說很多小說,電視上可以肆無忌憚殺人的尚方寶劍吧,在明朝就是相當普及。不但毛文龍滿貴這樣的總兵有尚方寶劍,甚至低一級的參將乃至遊擊都有的……。
高官尚且如此不嚴格,尚方寶劍都這樣不嚴謹,還能指望明朝的低階軍官制度嚴謹到哪裡去麼?
事實上,不但東江鎮這樣的新立的軍陣用家丁代替軍官,遼鎮這種軍鎮也是這樣,歸根結底家丁制度不但不是崇禎朝興的,連天啟年的都不是,主將養私兵,早就是天下各軍鎮的成例了,而且毛死後袁親自核定兵員,袁還要求增加餉銀。
“自寧遠還,剽掠商船,自為盜賊,七當斬。”曹化淳繼續唸到。
“東江鎮數萬官兵,這些事情是難免的,有名單,苦主沒有?”崇禎問曹化淳
“苦主是有的,不過沒有人證,據說都被滅口了……”曹化淳說道。
“都被滅口了?那袁崇煥怎麼知道的?市井傳言麼?”崇禎氣的面紅耳赤的質問道。
“這就不知道了!”曹化淳小心翼翼的觀察崇禎的表情,生怕遭了袁崇煥的池魚之災。
東江八年,朝庭的餉養兵還湊合,養遼民不夠,靠的就是自己作生意賺點錢養兵民,有沒有個別人盜搶商船,我敢說是有的,因為這年代海軍都兼職海盜,大英帝國的女皇還入股海盜,這個東西麼……
“那就繼續念下一個罪名,繼續!”
“強取民間女子,不知紀極,部下效尤,人不安室,八當斬。”
“自古以來,男女之事最難說,毛強取民女,有何證據;苦主有麼?又是市井傳言麼?又是都被滅口了?”
“袁督師說的是取部下女兒為妾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袁崇煥也在前線納小妾,不也犯罪了嗎?繼續念下一個罪名,繼續!”崇禎對袁崇煥的印象是越來越差,也不想再聽袁崇煥的解釋了。
“驅難民遠竊人參,不從則餓死,島上白骨如莽,九當斬。”
“遠竊人參?偷的誰的?我聽朝鮮使臣告狀,說毛文龍在朝鮮見什麼,搶什麼,朝鮮敢怒不敢言,還有偷?如果是後金的,那本來就是大明故土,哪來的偷字?!繼續念下一個罪名,繼續!”
“輦金京師,拜魏忠賢為父,塑冕旒像於島中,十當斬。”
“毛文龍給魏忠賢修生祠的事情,除了袁崇煥之外有誰看到了麼?給魏忠賢修生祠的無不是在繁華之地?他袁大人又在哪個島上看見魏忠賢的塑像了?不修繁華地方,就修在不知道名字的島嶼?袁本人在魏當政時,上書請修生祠可是鐵證如山,還拍魏忠賢馬屁拍的牛都上天了,真是恬不知恥!”
“袁崇煥的意思不是說毛文龍給魏忠賢修生祠的事,而是毛文龍給魏忠賢修了一座廟宇,裡面魏忠賢的衣冠有違禁的地方……”曹化淳小心翼翼的解釋著。
“物證呢?在海上哪個島嶼上?”
“袁大人的奏摺上沒有說!”
“估計有事被海嘯毀了,人證又被滅口了!繼續念下一個罪名,繼續!”
“鐵山之敗,喪軍無算,掩敗為功,十一當斬。
“鐵山是斬首建奴首級近百,東江鎮損失近萬吧!”
“陛下記憶力真好,沒錯!”
“鐵山掩敗為功,也不是沒有道理,不過相對的,袁守寧遠的時候,覺華島7000餘名明軍和商民7000餘丁口都被後金軍殺戮;糧料8萬餘石和船2000餘艘都被後金軍焚燒;主島作為明朝關外的後勤基地也被後金軍摧毀。還不是大著臉說是大捷。那一戰也是斬首建奴首級近百吧?”
“是一百多,剛出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