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之間,在一方生命垂危之際,卻在自己生命彌留之時看到平日裡最親最近的人,趴在自己的耳邊問道,“咱家存摺放哪兒了?密碼是什麼呀?”而仁可並沒有那麼做,直到男友生命的最後一刻,只跟仁可說了聲:“謝謝!”
帶著男友的骨灰,仁可返回了長春的家,那時的仁可除了那塊等待還貸的土地,已經一無所有了。剛一進家門,沒想到久違的熟人都來了,有銀行的、工商的、稅務的,原公司三角債中公司的債主……只要仁可在家,就會看到討債的身影,就會把她一步步地推向絕路。終於,其中一個債主買通了公安局的關係,把仁可拘留關押了20天。這20天裡,仁可嚐盡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在拘留審訊時,那位商貿集團的總裁為仁可打點了主訊警官。警官一邊審訊,一邊告訴她,“姑娘!你傻呀,怎麼能這麼說呢?同樣的事情如果你那樣說就不會有罪的!你應該說……”20天后,那位總裁和夫人把她保釋出來,而她卻整整20天沒有洗臉了。
夕日開小車、住洋房、吃海鮮、打保齡的仁可已經死了,她託朋友給自己辦的最後一件事就是把他們的房子和汽車都賣了,以償還這些債主們的債務。當她在住了8年的房子裡住最後一夜時,她放聲地哭了,流出了絕望的淚。那夜,她吃了一百片安眠藥,又拿出了刀片割腕,割得不太深便不醒人世了,當她再睜開眼已經是3天之後了。原來,當天那位總裁送她回家後就發現她情緒不對,晚上不放心便又來到了她家,才將仁可及時地送往了醫院。
“我並不希望獲得第二次新生,我當時的心中只有一個字——死,但我應該給家人一個交待,”於是,就給遠在美國工作的哥哥打了一個電話:“哥哥,我遇到了一點兒急事,你能不能現在就回來?”哥哥二話沒說,在16個小時後,趕到了仁可的身邊。
哥哥得知這一切後,在洗手間裡失聲痛哭:“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最後,決意帶妹妹和爸媽一同去美國定居,但被仁可拒絕了。哥哥沒有勉強仁可,只是幫仁可把200畝土地租給了一位臺灣朋友,以便用每月的租金可以償還貸款。哥哥和父母在北京臨上飛機前的幾小時,仁可和哥哥在世紀壇大吵了一架,原因很簡單:仁可主張人性本惡,生不如死;哥哥卻主張人性本善,要樂觀地活。
最後,哥哥帶仁可去五星級的北京王府飯店去吃飯,要了滿滿的一桌飯菜。他讓仁可吃其中的一片菜葉,仁可吃了,當她想夾第二口的時候,哥哥卻打飛了她的筷子,並結了帳,整整900元美金,卻只吃了一口。隨後,他又把仁可帶到了一家簡陋的小吃部,同樣要了一桌飯菜,又讓仁可夾了一片菜葉吃,吃完後隨即便結了帳,卻只有90元人民幣。走出小吃部,哥哥問她:“覺得這兩片葉子哪片更好吃?”仁可回答他:“都差不多!”“其實這就是生活,好日子和壞日子都差不多,就看你如何去品味!”哥哥意味深長地說。
一步步走向生命的希望哥哥和爸爸、媽媽都走了,不僅給仁可留下了生的自信,而且還給她留下了20萬美金,但她始終沒用,要靠自己的拼搏去賺取生的希望。她在北京租了一間平房,平安地度過了2003年春節。男友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建議仁可在他死後最好去做保險,原因有二:一是因為仁可的性格適合做營銷,人一生的事業中,定位最重要;二是因為,大千世界,事事難料,希望保險能夠規避她今後所遇到的風險。因此,春節一過,仁可便來到了新華保險公司。
第十章 一步步走向生命的希望(4)
天下營銷本一家,營銷是一種很講人情味兒的服務活動。所以,仁可能很快適應保險營銷的要求。仁可去飯店吃飯的功夫就會和老闆娘聊得很投機,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為對方迴避經營風險。就這樣,吃飯的功夫就把保單做了,同時也給客戶帶去了服務,實現她一向的營銷主張:將工作生活化。
很多保險業務員往往是冒然登門,而且對客戶採取死纏濫打,不依不饒的遊說策略,結果只能是把一個好端端的保險市場做得一團糟。如果把工作生活化是一種人情味,那麼,構建客戶之間的資訊橋樑則是一種服務。仁可經常會把一個客戶的專案帶給另一個有資金的客戶;把一個客戶的產品帶給另一個有需求的客戶……就在這一往一來之間,她也是一個受益者。這不,仁可剛剛吸引了一個好的專案,同時引入200萬元資金準備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嘉言堂高科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她將帶著嘉言堂的產品,將帶著有人情味的服務深入千家萬戶。
因此,每當仁可給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