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3 頁)
涯來說,這既是一個高峰,也是有著無限風光的險峰。我相信,無論是我,還是谷歌中國,都從這四年中學習到了很多。
第一,跨國公司在中國發展,需要長期的承諾與耐心。谷歌對中國的承諾與耐心是跨國網際網路公司中最強的。谷歌的商業模式也是適合中國的,它的理念是先得到使用者,再經過搜尋廣告賺錢。因此,我們的目標是第一年專注搜尋,第二年推出眾多產品,第三年是看流量,到第四年才看贏利。可以說,是四年的耐心讓我們達到了贏利。
第二,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發展需要速度。谷歌的技術平臺在這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可以幫助谷歌中國公司更快地做出產品(例如24小時做出春運地圖)。但是,谷歌的大部分產品都要經過總部的評估,以確保不傷害別的國家的使用者,不違背公司的政策,不造成資料中心崩潰等。這些評估對公司來說是一種必要的保險,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公司邁進的步伐放緩,讓工程師效率降低。
第三,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發展需要信任和放權。谷歌中國的放權程度應該是跨國企業中相當高的,所以能做出谷歌音樂這樣全球唯一的產品,也能投資八家本土公司。
如果談到谷歌中國公司下一步的關鍵是什麼,那麼我會說是谷歌品牌的認知和谷歌產品的普及。儘管谷歌中國的產品線已經做得相當好,整體上來說是超越競爭對手的,但是谷歌的品牌認知度還遠遠不夠。很多使用者仍然認為谷歌是很遙遠的美國品牌,專長是做英文的產品。因此,在離開之際,我特意向總部提出:谷歌中國不可能像美國谷歌那樣,僅僅期望優質產品經過網路迅速傳播,而贏得市場。在中國,我們需要做很多美國公司不必做的事情,例如使用傳統媒體提升品牌,例如到高校傳播產品。這些,總部過去都不是特別理解,因此我們在過去的一年做了很多試點,也得到很多資料。在離開谷歌之前,我希望用最後的一次彙報,證實這些工作的重要性。在彙報上,我提到了在過去一年派出工程師走遍300家高校做講座,之後衡量出產品在這些高校的使用率的增長。我也提到了今年刻意受邀,做了《天天向上》、《詠樂匯》、《魯豫有約》等節目,節目播出後谷歌產品的使用率很快有了提升。由此,我提出了一個推廣計劃,即,經過傳統媒體和高校活動提高谷歌品牌的認知度和谷歌產品的普及度。
我想,這是我能為谷歌中國所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非常感謝這四年帶來的美好回憶,我想,我的身體裡已經存留了一份“小飛俠”的天真,它讓我一往無前地繼續前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