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2/4 頁)
謙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你們琅琊閣又不是佛門,怎麼日子過得跟苦行僧一般,還有什麼樂趣?
李長陵說,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張幼謙用筷子夾了塊水煮魚,邊吃邊道,我不是魚,但我知道吃魚令我快樂。他一邊吃一邊吟道,平生無所好,獨愛劍與酒。
呼延無能已死,按照計劃,我們應該南下金陵了。李長陵正巧要回琅琊閣,於是決定與我們同行,並邀請我們去琅琊閣作客。
琅琊閣乃江湖上三大神秘之地,聽過的人已是少之又少,若有機會,怎麼能錯過,所以我與張幼謙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
陳清揚掌權後,整個六扇門行事風格大變,玉面羅剎陳清揚推出一系列鐵腕政策,在江湖推行會員會費制,惹得整個江湖上議論紛紛。本來,離開京城就是為了躲開六扇門內部的鬥爭,所以我們並不著急趕回金陵。
三人吃到深夜,我與張幼謙喝的東倒西歪,最後還是李長陵結賬。
第266章 你想學劍嘛?
三人結伴南下,半月後抵達德州府。
朱悟能上臺以來,朝中折騰的不輕,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國庫,如久居無雨的寡婦一般空虛的要命,結果一紙令下,各大路州加大了賦稅。可如今才不過三月,舊米已盡,新米未下,大多數老百姓家裡正是青黃不接。許多百姓被迫賣房、賣地,成了流民。這些流民聽說江南富庶,於是成群結伴,一路沿路乞討南下。
張幼謙一開始看不下去,於是自掏腰包買米賑災。可情況並不樂觀,災民越來越多,在花了幾萬兩銀子後,三人放棄了這個念頭。李長陵也感慨,這些銀子不過杯水車薪,真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根源來解決。
根源,在哪裡?
李長陵道,當然是皇宮裡那位了。朝廷缺錢問百姓要,百姓缺錢為誰來要?大明的老百姓向來聽話,只要有口飯吃,誰當皇帝都一樣,可如今形勢,不用多久,就會官逼‘民反了。
百姓如此,江湖上也好不了哪裡去。
英雄盟幫朱悟能奪回了江山,如盡在江湖上地位水漲船高。由於享受一些特殊政策,江湖上很多中小門派也都紛紛依附於他們,不出一個月,英雄盟規模迅速擴大,隱約超過少林、武當成為江湖第一門派。
人一多,難免水平就有些良莠不齊。一些投機的門派,可是藉助英雄盟權勢,背靠大樹好乘涼,趁機兼併一些不如自己的門派。一路上,我們看到許多門派在旗幟上,掛上了英雄盟的標識:六芒星。
徐開山曾經說過,這六芒星乃冥界標識。越來越多門派加入英雄盟,也就是說冥界在人間的勢力越來越大,隱約脫離了朝廷的控制,可朱悟能與英雄盟約法三章,而且英雄盟手中還有其把柄,面對此事,也只有睜一眼閉一眼,故作不知。
抵達德州府時,城門已關。
三人商議了下,準備在附近一處村莊借宿。這個村莊叫鐵營鎮,大約有三百來戶,位於德州府樂陵縣不遠,一連敲了幾家的大門,對方都表示不方便留宿。
我們覺得奇怪,可又不知發生什麼。走了半里路,來到鎮上最大的一家,上前敲門。一個小夥計開門,我們說明來意時,那夥計砰的把門關上了。
張幼謙接著砸門,說,我們給錢還不行嘛?
夥計開啟門,多錢?
張幼謙掏出五兩銀子,這些銀子,就當是叨擾貴寶地的一些補償。夥計看了一眼銀子,接了過來,然後砰的一聲,又把門關上了。張幼謙這就不幹了,你這是幾個意思?
夥計開門道,我不讓你們住,是為了你們好。收你們銀子,是救你們命。
張幼謙說敢情還是為了我們,不管你們這裡是龍潭虎穴,小爺我今兒就住定了。
幾人在門口吵吵起來,沒多久,有個中年管事走了進來,問清楚原委後,這才道,原來幾位是外鄉人,您來求宿,若是往日,我們鐵家必當盛情款待,可如今,咱家也有一些難處,還請幾位多多包涵。
張幼謙說您看,錢也交了,這裡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總不能讓我們幾個露宿街頭吧,你看這大冷天的。
管事嘆了口氣,說,不是我們不肯留你,只是這幾日我們鐵家招惹了一些厲害的對頭,你們留宿不打緊,要是平白無故枉送了性命,那就是我們的罪過了。
張幼謙一聽就來勁了,沒事,沒事,不知貴寶地招惹了什麼人,興許我們還能幫上忙呢。
忽然,看到不遠處有幾個人影攢動,向這邊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