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4 頁)
利制度上的缺陷,給不幹活專搗蛋的人提供了折騰真正創新者的機會。改革專利制度,成為美國上下強烈的呼聲。出乎意料的是,最“苦大仇深”、改革要求最迫切的,不是專利使用者,而是美國的一些頂尖專利大戶,也就是那些真正的創新者。
SCO從Linux的創新主將到放棄創新,再到“專業”打劫創新者,法庭上落得身敗名裂,就是這種不當制度造成的典型悲劇。
SCO為什麼叛變
隨著法官戴利?基姆巴爾一錘定音,籠罩在知識自由頭頂的烏雲被驅散了。
2003年6月,正當Linux陣營節節奏凱時,發生了一起意外事件,全球最大的Linux廠商SCO突然“叛變”,投向“敵營”!6月13日午夜,SCO以閃擊戰的形式發動“政變”,突然襲擊Linux的主要後臺、自己的前合作伙伴IBM,一時風雲突變。
第六章 後現代經濟——制度(2)
事由是,SCO聲稱自己擁有IBM手中的Linux的版權,要向所有Linux使用者秋後算賬。Linux現在至少應慶幸有IBM這個不好惹的主做後臺,IBM顯然不是吃素的。經過多年艱辛的拉鋸,IBM終於在山重水複看似沒有勝算的複雜局面下,找到了一條直通SCO背後進行反擊的小徑,一舉打破了僵局。IBM追溯到SCO父輩的Novell,讓Novell證明當初根本沒有把Unix版權給SCO,相當於證明了Linux這孩子上一代的DNA與SCO無關。
SCO在Novell的意外“翻供”打擊下傻眼了。Novell高階副總裁兼首席法律顧問喬?拉薩拉表示:“法官的最終裁決使得SCO對IBM的起訴失去了基礎,同時也消除了對Linux社群的威脅。”
對自由軟體、從而對自由思想運動最窮兇極惡的一次叛亂,就此被*下去了。SCO這個叛徒,被歷史釘在恥辱柱上。
SCO曾是Linux陣營的主將,曾為Linux作出過重大貢獻,然而它不把精力放在創新上,而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