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
我子山二爺的手巧是第一的,他的活計哪一件都有看頭。有一年我姐請他編一隻鞋笸子,條子根根都是選過的,柔長,條達。剝了皮白生生的堆在一起,一忽兒就漸漸變紅了,像是怕羞,*的叫人疼惜,趕緊的送過去,二爺說要是不這麼早剝開就好了,但是說也不太要緊,我姐的心都提了起來,有些著慌。等到幾天後拿回來,真是個大驚喜,不知道經過怎樣的處理,那紅竟是淡到沒有,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鞋笸口面直徑寬約一尺,深約四至五寸,垛下來有硬實的聲響,尤其那沿口竟是翻過來編的,約兩寸半到三寸寬,有疏朗的花紋環繞四周,簡直有一種*。我姐將剛做好的一雙做嫁妝的繡花鞋放進去,立刻生出新興的氣象,風光欲流,人世是這樣的鮮潔喜慶無極限。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東門之楊
東門之楊
不知從哪一年開始,我鄉下有了白楊樹,我們叫他大葉柳,也叫大葉楊,多種在門前,那樣的挺拔俊秀而又清潔不可犯,如十*歲剛入伍的戰士,勤勉,熱情而又好相貌,看著就覺得這世界亮堂,興盛。我另以為他還像舊式唱本里的書生,才華橫溢,儀表堂堂,又有些五四青年的派頭,穿著灑然的長衫,圍著長長的白圍巾,風飄起的都是華美的詩章,有一個時代的才情與氣節。
我家門前亦有白楊樹,靠近東邊,有兩三棵,一排的,我母親叫他鑽天楊,抬頭望掉帽子才見他的頂,我小時侯老疑心他有一半是長在天上。《詩經》裡有“東門之楊,其葉臧臧。昏以為期,明星煌煌。”我不曾在樹下約過會,大起來竟有一種惆悵,但並不妨礙我的感動,覺得自家門前的白楊樹亦在《詩經》的世界裡,有其葉肺肺,聞得見年代久遠的大氣,高曠雄勁。寇宗師有好語,說風才至,葉如大雨聲,謂無風自動則無此事,但風微其葉孤極處則往往獨搖,以其蒂長葉重大,勢使然也。這樣的瞭解楊樹,真真不多見。楊樹的葉在《詩經》裡就“臧臧”響到今天,長長細細的葉柄,託著端正的心型葉片,藝術地力不從心,但始終沒有撤退,這一種的堅持,比勇猛更具力量,可以通古今的。人世間真正撐得起天下的,不是英雄,而是戰戰兢兢看上去不堪一擊的百姓,載舟覆舟之說便是這樣一種水的呈現,千百年來不曾陳舊過,陳舊的是人的心境,而人心是可以重新開啟,透進新的陽光,新的風,新的氣象的。
古書上說楊樹多悲風,蕭蕭愁煞人。我鄉人並沒有這種感覺,安見得就不是“喜風”呢?我們以為楊葉的颯颯響聲是一種自信,一種熱情,還有一種親熱的小幽默。常常大熱的天,曬了一場的稻,歇中的當兒聽見楊葉颯颯的響,以為下雨,一個鯰魚打挺翻起來,抓起傢什就往外跑,被大太陽一炸,醒過來,明白是楊樹在搗亂,撲哧一笑,回頭倒下去繼續做夢,不再受驚。因為已經熟悉了這一種感覺,分辨出了其中細微的差別,甚至聽得出楊樹的陽光,與雨滴的溼潤。農人是屬於天地的,有著天地的知性,草木的性情交織在生命裡,就具備了山川日月精神,沒有什麼不能容的,天地容得下的,他們都容得下。
這樣出類拔萃而又具人情人性的樹,我們的古人卻多是種在墟墓間。應該承認古人真是有眼光,那樣一個寂寞的去處,還有白楊相伴,有整日的細語慰藉,即便是冤魂也不再愁苦了吧。這是真的永遠活在心中,這是真的永不分離的牽掛,那楊葉的絮語就是生者的心音吧,在風中吹盡浮氣,躁氣,俗氣,字字都是乾淨的,誠懇的,如楊葉一樣天然。人世間的溫情、潔淨原來天堂地府也照樣可以有。中國民間的親與愛是這樣廣大而深邃,連死亡也能花一樣開在人世裡,有鮮潤的氣息,這才是真正的不滅。
聽說蘇格蘭地方有一種傳說,耶穌受難時所用的十字架是白楊木做的,所以白楊才一直在發抖,恐懼自己深重的罪孽。而做釘的鐵卻從來沒有這種感覺,泰然自若,不知道何以會有這樣大膽?!他才是真正的禍首吧?到要叫站在旁邊的人發抖!人世間的荒唐也是有的,可白楊這樣高潔的樹,肯做這等萬惡下作之事便是戲言了。我鄉人每每拿來做香閣及桌椅條凳,都是與人有親有敬的,朝夕相處,息息相連。如果要說楊樹在發抖,我們絕對相信他在笑得發抖,絕對相信這是一個玩笑,對於世上最神聖的東西,偶爾也不妨開個小玩笑,讓神聖透一口氣,開出儀態萬方的花來,接受陽光雨露,鋪展在人世的風景裡,便是又一輪的新生了,日月的廣闊皆在自己的枝葉間,熠熠生輝。
桑樹
桑樹
我鄉下並不是蠶桑人家,但對桑都有一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