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質。
出人意料,黃鳴的標準只有一條——
“思想簡單,心裡不長草,惟有目標和效果。”
他闡述說:
“現在我們欠缺的就是這種思想簡單的人,欠缺這種心同赤子,敢管敢幹,惟公司大局和目標是從,一馬當先渾身是膽的人才。最優秀的人才,對社會對公司最有價值的人才,最根本的品質就是簡單。”
實際上,最優秀的人,往往就是這種把目標緊緊“盯住”,心無旁騖的人。在完成任務之前,他們不會想任何讓自己從任務中分心的事,更不會找任何藉口,影響目標的實現。
記得以前上歷史課時,老師曾告訴我們:在紅軍長征的過程中,飛奪瀘定橋是最關鍵的戰役之一。如果不能及時奪取瀘定橋,紅軍就有可能被國民黨部隊圍剿消滅,重蹈太平天國時期石達開全軍覆沒的悲劇。
我們一直對這一戰役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十分敬佩,但是直到前不久,看到了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楊成武寫的一篇*,才得知了一些讓我們格外震驚的細節:
紅四團是具體創造飛奪瀘定橋奇蹟的隊伍。而楊成武當時是該團的一位主要幹部。1935年9月,紅軍面臨敵人的圍追堵截。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命令:紅四團必須在三天之內,趕三百多里山路,一定要先於敵人趕到瀘定橋,以粉碎敵人前後夾擊合圍的陰謀。
當時紅四團剛剛經歷了長途奔襲和戰鬥,人疲馬乏,但聽到這一命令,都毫無怨言,立即表態:“保證完成任務!”
第一天,他們克服重重困難,一邊與沿途的敵人作戰,一邊在崎嶇的山路上奔跑,終於跑了近100里路。
第二天,他們特意早一小時出發,5點鐘就動身了。但沒有想到,就在這時,再次得到急令:必須一天走完240里路。
這怎麼可能呢?正如楊成武所感慨:“路,是要人走的,少一步都不行啊!”一天要走完兩天的路,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是,不完成這一任務絕對不行。因為,瀘定橋本來有敵人兩個團防守,現在又有兩個旅正向瀘定橋增援。如果敵人比紅軍早到瀘定橋,紅軍要想透過瀘定橋就難上加難了。必須和敵人搶時間!要和敵人賽跑!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不找藉口,“最難完成”的任務能完成(2)
於是,楊成武一邊行軍,一邊召集幹部開會。會後,大家便分頭深入連隊進行動員。很快,在走過的隊伍中,“堅決完成任務,拿下瀘定橋”的口號聲,此伏彼起。這聲音壓倒了大渡河的怒濤,隊伍前進的速度更快了。
緊急任務的動員工作剛做完,部隊又打了一場惡仗,等他們趕到大渡河岸一個小村時,已是傍晚七點了。從這裡到瀘定橋還有110裡。
就在這時突降大雨,電閃雷鳴,士兵飢餓難耐,牲口、行李都跟不上……
但此時,紅軍只有一個信念:在有限的時間內保證趕到瀘定橋。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來克服困難:走不動的時候,每個人都拄一個柺杖;來不及做飯,大家就嚼生米、喝涼水充飢。
當時,楊成武腿上受了傷,走路很困難。許多同志都勸他騎著馬走。但他認為這正是需要幹部起模範作用的時候,於是以挑戰的口吻向大家說:
“同志們,咱們一塊兒走吧!看看誰走得快!誰先走到瀘定橋!”
這時意外情況出現了:對岸出現了一長串的火炬,原來是敵人在點著火把趕路!如果不快點,就有可能被敵人搶先了!
楊成武心生一計:也點起火把走路,當對岸的敵人問紅軍是誰的時候,便選出四川籍的同志和剛捉來的俘虜對答。對岸的敵人萬萬想不到,大搖大擺地跟他們並排走的,就是他們日夜夢想著要消滅的紅軍。
就這樣,紅軍與敵人,像兩條並列的長龍,一起向瀘定橋進發。雨越下越大,到深夜十二點,對岸的那條火龍不見了。原來,也許是怕苦,也許是認為紅軍不會那麼拼命趕路,敵人不走了。
這時的紅軍幹部戰士們,一個個也累得走不動了。但得知這一情況時,全團不僅沒有一個人停留下來休息,反而都很高興地表態:這是好機會啊!抓緊走吧!一個跟著一個拼命地向前趕路。
經過一天一夜的急行軍,紅四團在第二天早晨六點多鐘勝利到達瀘定橋。這一天,除了打仗、架橋外整整趕了240里路,這真是隻有飛毛腿才能做得到的事情!
處於和平時代的我們,很難想象當時紅軍的處境有多危險,征程有多艱難,而優秀的紅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