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2/4 頁)
菩提祖師嘆道:“。師兄之言雖當,但此時離他應劫之地尚有一段時日,只不知他又將攪出什麼風浪來。此番是文殊殞落,下一次不知是誰了。此人一日不除,我心難安!”
阿彌陀佛搖頭道:“以我之見,在牛魔王未到其應劫之地以前,不宜再對他出手,我等暫且持著守勢,保得取經人身命平安罷了。”
菩提祖師皺眉思量了一陣,說道:“然則觀音之事如何處置?”前者觀音菩薩面見如來,求取佛旨,言道牛魔王之子紅孩兒自號聖嬰大王,在六百里鑽頭號山上火雲洞安家。恰逢牛魔王閉關修煉,正是大好時機,欲要求取人手,將紅孩兒拿下,以作人質,當可使牛魔王等人投鼠忌器,乖乖聽話。觀音說出這個計劃時,咬牙切齒,情真意切,並揚言若是佛主不允,再無顏留在佛門之內云云。
觀音的心情,兩位聖人也可以理解。此前她的苦頭也吃得夠了,接連失手之下,連統籌西遊的職務也被兩聖撤了,她急於翻身,是以不惜以退教相要挾,定要再求得一次機會。觀音雖然此時投閒置散,畢竟是佛教有數的大能菩薩,放她離教而去是不可能的,但是若是讓她去了,說不準又中了那滿肚子壞水的牛魔王之計,要是再殞落幾個佛陀菩薩之類的,教阿彌陀佛和菩提祖師如何捨得?
阿彌陀佛沉吟片刻,說道:“既然觀音尊者主意已決,便由她放手去做罷。牛魔王此時尚在閉關未出,此計未必便不能成。若是真能把那紅孩兒收在掌中,教牛魔王俯首聽命,確是去了本教心頭的大患。”眯起眼睛,續道:“但為免再次折損人手,不可著本教其它門人相助,只使她自家門下助她便了。此外,觀音座下蓮臺暫時收回,發付懼留孫古佛保管,待她建功歸來,再行歸還。”
阿彌陀佛的話只說了一半。現下觀音頭上戴著緊箍咒,可謂身不由己,戰陣之上要是對上牛魔王,基本上不用打就可以繳械投降了。因此在阿彌陀佛心中,觀音菩薩已經成為一個全無用處的人,完全可以當作炮灰來使用。她既然要去,就讓她去,若是成功那自然最好不過,要是失敗,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壞了性命。反正另一個坐蓮臺者文殊都殞落了,再殞落一個觀音又有何妨?何況那蓮臺還預先收回來了。
這個道理其實是明擺著的,不過觀音終究是佛教的菩薩,入釋以來也算得上兢兢業業,忠心耿耿,阿彌陀佛就能狠下這個心腸,果然不是親生的孩子他不心疼啊!
菩提祖師和阿彌陀佛相處無數年月,心意相通,聽了他的話,登時明白他心中所想,點點頭,自傳念給如來佛祖不提。
如來得了命令,聞得不讓其他門人相助觀音,還有先將蓮臺收回,不禁臉色變了數變,欲言又止,卻沒有說出口來。當下傳喚觀音至靈山面佛,宣了佛旨。觀音聞言,喜不自勝,完全沒搞懂情況,下了蓮臺,交付給懼留孫古佛,喜孜孜的迴轉南海普陀山自去謀劃。如來望著她的背影,長嘆不息。懼留孫古佛見他臉色不豫,近前詢問,如來只是搖頭不答。
話分兩頭,烏雞國內,唐僧聞說文殊菩薩身殞,呼天搶地,哭哭啼啼,埋怨孫悟空不休。弄得那烏雞國王好生尷尬,他被文殊在井水裡泡了三年,說心裡沒有氣是假的,不過他怎麼敢找文殊的晦氣?萬料不到孫悟空竟然救了他性命不止,還順道替他把氣也出了。烏雞國王心情極為複雜,也只得相勸唐僧。好不容易勸住了,一行人復往西行。至於虯首仙,自從文殊身死,得一魂三魄歸體,除了元神枷鎖,回覆本相,與眾妖王一同迴歸三山一島。
第二百零九章:魔王好治,小鬼難纏
第二百零九章:魔王好治,小鬼難纏
話說唐僧四眾離了烏雞國,夜住曉行,將半月有餘,忽又見一座高山,摩天礙日。唐僧馬上心驚,急忙兜韁勒馬,叫道:“大聖,大聖!”自從孫悟空打殺了文殊,唐僧就惱了他,這一路上不曾主動和他說過話。只是孫悟空是個沒心沒肺的,正好懶得聽他囉嗦,平日也不和他搭腔,此刻聞得唐僧叫喚,便懶洋洋上前道:“老和尚,你又怎的了?”
唐僧道:“你看前面又有大山峻嶺,須要仔細提防,恐一時又有邪物來侵我也。”
孫悟空笑道:“只管走路,莫再多心,老孫自有防護。”話音未落,只見那山凹裡有一朵紅雲,直冒到九霄空內,結聚了一團火氣。那唐僧肉眼凡胎,豬八戒和沙僧兩個渾渾噩噩,都未發覺,只有孫悟空火眼金睛,看得無比真切,臉即時垮了下來,只覺頭皮發麻,眼前金星亂冒,說道:“我去解個手來。”抽身後退,退到無人處,變作三頭六臂,似那大鬧天宮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