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1/4 頁)
有書童真好,我要有個書童,首先髒衣服就有人洗了。一會兒,焙茗就拿回來給了寶玉。寶玉遞給賈政。賈政翻開看,見頭一篇寫著題目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他開始寫的的是“聖人有志於學,幼而已然矣。”代儒把“幼”字抹去,改成了“十五”。賈政分析說:“你用的‘幼’字扣不住題目了。從小起到十六歲以前都是‘幼’。這章的內容是聖人自己說學問水平隨著年齡增長,所以十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都要明確地點出來,才能講清楚什麼時候到了什麼層次的。師父把你‘幼’字改了‘十五’,就明白了好些。”看到到下面,有一句被抹掉的話:“夫不志於學,人之常也。”這倒是句實話,不想學習就是人之常情嘛。賈政卻搖著頭說:“不但是孩子氣的話,還可以看出你沒有老老實實學習的想法。”後一句寫著:“聖人十五而志之,不亦難乎。”他又批評說:“這更不成話了。”然後,就看代儒的的批語:“人誰不學習,而有志於學習的人很少。這是聖人自信自己在十五歲能做到。”他又問:“改的你懂得嗎?”寶玉回答:“懂得。”又看第二篇,代儒有批語:“不因為別人不瞭解自己就生氣的人,最終也不會改變自己的快樂的。”他又看看抹去的句子,說:“你寫的是什麼?……‘能無慍人之心,純乎學者也。’上一句只照應了題目中的“而不慍’,下一句卻模糊了君子的界限。一定要改了才能符合要求。你要好好思考,仔細領會。”寶玉趕緊答應著。
賈政又往下看:“別人不瞭解,一般人沒有不發怒的,可是他竟然能不怨恨。如果不是真正由喜歡到高興,怎麼會有這種情況呢。”原來的句子是“非純學者乎”。賈政又批評說:“這和前面的毛病一樣。這改的句子還算說得過去。”第三篇是《則歸墨》,賈政看了題目,揚著頭想了一想,問寶玉:“你的書講到這裡了麼?”寶玉說:“師父說,《孟子》好懂些,所以先講《孟子》,大前天才講完了。現在講‘上論語’呢。”《論語》共有20篇,前十篇被稱為《上論語》,後十篇被稱為《下論語》。賈政看開始的句子:“除了楊朱以外,沒有可以歸屬的學派了。並不是甘心情願地歸屬墨翟,而是因為墨翟的學說已經找有天下的一半,捨棄了楊朱,想不歸屬墨翟,能做到嗎?”楊朱和墨翟都是戰國時候的思想家。大致上說,楊子主張的是‘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幹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願的。賈政問:“這是你寫的嗎?”寶玉回答:“是。”賈政點點頭兒,又說:“這也並沒有什麼出色的地方,不過剛寫作就能做到這樣,還算不錯。前年我在做主考官的時候,還出過《惟士為能》這個題目。那些考生都讀過前人的這類文章,不能獨出心裁,大都抄襲。你讀過嗎?”“惟士為能”,出自《孟子&;#8226;粱惠王上》,原話是 “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意思是說無固定產業收入而有一定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的,只有那些有德行計程車人才能做到。寶玉說:“我也讀過。”賈政說:“我要你換個主題,不準和古人的相同,只寫個開頭也可以。”寶玉只能答應著,低著頭,絞盡腦汁地構思。賈政揹著手,也在門口站著思考。只見一個小僕人往外飛跑,看見賈政,連忙側著身子,垂首站住。賈政就問:“幹什麼?”小僕人回答:“老太太那邊姨太太來了,二奶奶傳出話來,叫準備飯呢。”賈政聽了,也沒說社麼。小僕人就走了。
自從寶釵搬回家去,寶玉十分想念,聽見薛姨媽來了,只當寶釵也一起來了,心早就飛跑了,就乍著膽子回答說:“寫了一個開頭,但不知到對不對。”賈政說:“你念出來我聽。”寶玉就說:“天下不都是有德行的人,就是在士人中,能做到‘無恆產而有恆心’的,也是很少的。”賈政聽了,點著頭說:“還算可以。以後作文,一定要把界限分清,把主題弄明白了再去動筆。你來的時侯老太太知道嗎?”寶玉說:“知道的。”賈政說:“既然如此,你還到老太太處去吧。”寶玉答應了個“是”,假裝規規矩矩地慢慢退出去,剛轉過月亮門的影壁牆,就撒丫子跑起來,一溜煙跑到老太太的院子門口。急得焙茗在後頭趕著叫:“小心摔到了!老爺來了。”寶玉哪裡還能聽得見。剛進門,他就聽到了王夫人、熙鳳、探春她們的說笑聲。
丫環們見寶玉來了,連忙打起簾子,悄悄告訴他:“姨太太在這裡呢。”寶玉趕忙進來給薛姨媽請安,讓後給賈母請了晚安。賈母就問:“你今天怎麼這晚才放學?”寶玉把剛才賈政檢查他功課的事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