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頁)
“誰琢磨佛道了,那不過是些玩笑話吧。”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四個人的關係又恢復到了過去。
這時有人來傳話,說元春派人送出一個燈謎兒,讓大家去猜,猜完了每人再編制一個謎語。寶玉他們趕緊到了賈母那裡。只見一個小太監,拿了一盞白紗燈,上面寫著一個謎語,大家正在猜呢。小太監又傳達命令:“各位猜著了,不要說出來,暗暗地寫在紙上,一起送到宮裡,娘娘親自檢查對錯。”
寶釵一看,是一首七言絕句,沒有什麼新鮮的,馬上就猜著了,但仍然讚頌謎語編得好,並假裝在苦苦地思索。寶玉、黛玉、湘雲、探春四個人也都猜著了,也暗暗地寫了下來。賈環、賈蘭等人也被叫來了,都寫下了自己的答案。然後,每個人都編了謎語,寫好貼在了燈上。
到了晚上,太監又來傳達元春的意思:“娘娘制的謎語,都已經猜著了,只有二小姐和三爺沒猜對。你們編的謎語娘娘也猜了,你們看對不對。”說著,他把賞賜的東西發給猜對的人,獎品也很一般,就是些文具。迎春確實挺笨,賈環絕對很蠢,他們倆當然什麼也沒得到。迎春覺得反正是遊戲,得不得獎品沒關係,所以也沒放在心上。賈環不行啊,他心裡可是老大地不痛快!
太監又說:“三爺說的這個意思不通,娘娘也沒猜,叫我問三爺謎底是個什麼東西。”什麼謎語啊,皇妃都猜不出來,大家就都忙著看賈環的謎語:
大哥有角只八個,二哥有角只兩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愛在房上蹲。
大家也弄不清是什麼東西,都哈哈地笑了。賈環告訴太監說:“一個枕頭,一個獸頭。”“獸頭”就是古代建築物屋簷角上的兩角怪獸。這謎語確實有難度,正常人還真是不好猜。記得有個傻子的謎語和賈環的差不多:什麼東西能吃又能坐。大家猜是什麼?麵包和板凳唄。
太監記下賈環的謎底,就回宮了。
賈母也來了興致,讓人抬出一個小巧精緻的屏風,讓大夥都編謎語,寫出來貼在上邊,另外還準備了小獎品。
賈政下班回家,見賈母高興,晚上也來湊熱鬧,哄母親高興。賈母、賈政和寶玉坐在上席,王夫人、寶釵、黛玉和湘雲坐在一起,迎春、探春和惜春三個人坐在一起。李紈和熙鳳坐在裡間屋。賈政看了一圈兒,就問:“怎麼不見蘭哥?”僕人趕快進屋問。李紈笑著回答:“他說剛才老爺沒去叫他,他不肯來。”大家都笑著說:“脾氣真古怪。”賈政忙派賈環和兩個老婆子把賈蘭叫來。賈母讓他坐在自己身邊,還給他抓點心吃。別人不叫就不到,賈蘭還是很有骨氣的。不過,他是不是也在嫉妒寶玉啊,他自己可是長房長孫啊,也就是賈政大兒子的大兒子,這在古代家庭地位應該很高啊!
寶玉和湘雲喜歡說說笑笑,可有賈政在,也都不敢說話了。黛玉不大和別人交流,當然不會多說話。寶釵說話非常注意,所以現在穩穩地坐著,也不輕易開口。酒席的氣氛顯得很沉悶。
賈母明白是賈政在的原因,喝了幾輪酒後,就攆著賈政去休息。賈政當然明白母親的意思,他陪著笑說:“我聽說老太太在這裡擺酒席,舉辦猜謎活動,所以特地準備了禮物來參加。你怎麼只疼孫子、孫女,不疼疼你兒子呢?”賈政還會開玩笑?看來是家庭氣氛影響了他,使他的性情迴歸自然了。
賈母笑著說:“你在這裡,他們都不敢說笑,我心裡就有些悶。你要猜謎,我說一個,猜不著是要罰的。”賈政趕忙說:“猜不著當然要罰。如果猜著了,也得領獎品啊。”賈母說:“那當然。”她說:
猴子身輕站樹梢。
──打一果名。
“立在樹枝”,當然是荔枝了。賈政假裝猜不著,亂說一通,然後才說出正確答案。
古語說,“樹倒猢猻散”。所以,這個謎語似乎不大吉祥。什麼是大樹?難道說的是賈府嗎?
賈正也給賈母出了一個謎語:
身自端方,體自堅硬。
雖不能言,有言必應。
──打一用物。
說完,他悄悄地把答案給寶玉說了。寶玉明白他的意思,馬上悄悄地告訴了賈母。賈母想了想,明白過來,就說:“是硯臺。”賈政不嫖不賭,還算能夠端住讀書人的架子,有一些像“端方”的硯臺。賈政笑著說:“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對。”他回頭說:“快把禮物送上來。”女僕人們答應一聲,大盤、小盤一齊捧上來。賈母一件件地看,原來都是元宵節用的一些新鮮玩意兒,她高興地說:“快給你老爺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