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第2/4 頁)
徐達作為大明軍神,子孫也都享受到了超然的地位,一直屹立不倒,甚至將南京都經營成了自己的後花園。這樣的勳戚可真是不多,一隻手就能數過來,徐元佐要想合作,自然要找這樣的世家。
徐邦瑞也很清楚自家的底子,知道徐元佐所謂找別家只是個砝碼,沒到最後撕破臉皮,誰肯把這麼大的買賣交給別人去做,自己只當個小股東?他也不是捨不得那麼幾萬兩銀子,反正到處摳一些,總是摳出來的,關鍵是這個饅頭太大,萬一撐死就麻煩了。
會撐死麼?
當然會。
自古有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後來有位偉人將這話翻譯成了白話文:槍桿子裡出政權。那麼再追溯一步,兵強馬壯和槍桿子的基礎是什麼?是財!是糧草!是土地和人口!
徐邦瑞只希望佔據更多的白銀,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口,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優渥,並不想玩兵強馬壯的遊戲。雖然他祖宗是軍神。但是他從小到大可是連刀劍都沒碰過,唔,貌似從他祖爺爺那輩就沒碰過了。
但是他不確定徐元佐是不是跟他想的一樣,如果被牽連了,那可真是丟了兩百年家業啊。
徐元佐也知道勢家的顧慮,更知道這種事很容易被言官抓住把柄。或是引來皇帝的覬覦。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把所有言官和皇帝都拉入夥,大家一起發財,一起去尋找更為廣闊的天地,獲取更大的利益。說不定還會成為民族功臣呢!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更多的人不願意掏錢,只願意分錢,你能拿他們怎麼辦?打一頓麼?未必能打得過。所以徐元佐只能退而求其次,尋找一些為了分錢願意掏錢的人,透過前錦衣衛劉峰的調查。魏國公家在商業上的投資是南直第一,可見他們是願意為了分紅而出錢的。
當然,魏國公家的商貿利潤回報率卻低得令人羞澀,主要原因就在用人。絕大部分的商業計劃都交給了親戚和奴僕去幹,因為信不過外人。結果卻證明,親戚和奴僕並不比外人下手輕,一樣會重重宰他們一刀。有良心的還多少上繳一些利潤,沒良心的直接就“虧損”了。
徐元佐等徐邦瑞自己思考幾日。醞釀一下情緒,然後就把這些“家賊”的底子秘密寄給這位新公爺。想必能夠收到不錯的反響。
現在松江府已經有些膽子大的人家想請雲間集團代管生意,不過徐元佐卻不像當年那般積極承接了。因為現在的雲間集團覆蓋面太廣,拿了別人的信託資金,只能用來投資雲間集團,否則很容易造成競爭——他當然不能拿別人的錢跟自己玩競爭。
只等銀行成立,讓這些人家存銀行吃利息。或是購買銀行代售的股票,或是其他胡編亂造出來的理財產品,這樣就方便多了。眼下機械廠還有一個大窟窿,一個深不見底的大窟窿需要人往裡填銀子呢。
正是蒸汽機專案。
蒸汽機的原型機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紀,根本沒什麼稀奇的。只要用鍋煮水都能看到蒸汽逃逸產生的力量。只是因為力量不夠大,所以並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誰能相信,小小一鍋蒸汽,能夠產生堪比牛馬的力量呢。
徐元佐後知世界五百年,當然知道蒸汽在這個時代的作用。他雖然也成功地用土豆插入金釘、銀釘證明了電流的存在,但是要大規模走電氣革命還是差了一小段距離——大概就是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
作為一個文科生,想當然地認為這東西沒什麼難度,無非就是一個爐子燒水,水蒸氣做功……然後大功告成!可事實又響亮地打了徐元佐一個耳光。他花錢聚集了江南最好的木匠、鐵匠,有足夠的皮革做傳送帶,但是蒸汽機的研發速度卻是十分緩慢,現有的成果並不能讓人滿意——費效比太低,還不如多招幾個工人呢。
徐元佐對蒸汽機最大的需求點在於碎石。他在遼東的礦場,在江南的水泥廠,都需要一種更強大、更廉價的動力來提高產量,降低成本。一旦成熟的碎石機誕生,水泥產量就會蹭蹭往上串,道路、建築就會出現井噴式發展。
徐元佐甚至不指望蒸汽機能夠作為交通動力源,反正即便沒有坦克、輪船,他也能靠水泥造碉堡,一路推到太平洋。當然,如果有坦克、輪船、火車……那這個世界就更完美了。
“從目前進度來看,初號機還有兩個主要障礙。”嚴宇身穿體面的長衫,畢恭畢敬站在徐元佐面前:“熟鐵扛不住壓力,若是加厚鐵壁,又會導致難以運輸。其次便是佐哥兒說的效能,廠裡研究了許久,最好的結果大概能夠相當於三頭牛力。”
徐元佐靜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