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我漸漸覺得有許多地方需要修正與補充。有時甚至覺得我以前讀書幾乎都是走的冤枉道路。但是時局越艱難,心情越彷徨,我向前乾的決心卻越發堅定。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總覺得自己沒有灰心頹志的餘地。為要擔負起我所憧憬的使命,健全我所統帶的部隊的幹部,實在是刻不容緩的。就在這種客觀與主觀的要求之下,我決定成立一個模範連。當以李鳴鐘為模範連連長,過之綱任排長,選用石友三、葛金章等為頭目,田金凱、馮治安、吉鴻昌等為士兵。科目除基本教練、體操、拳擊、劈刀等而外,還有戰術原則和應用戰術等。宋子揚、劉鬱芬、何乃中、蔣鴻遇等為教官。全連共有一百三十人,大家很顯出蓬蓬勃勃的氣象。當時我對這個模範連,只希望做到使他們能自發的願為國家人民奮鬥犧牲,因此尤注重政治教育,每天集合講話,我統是按照這個目的灌注闡發。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十八章漢中道上(2)
第十八章漢中道上馮玉祥回憶錄
我們一面在長安努力訓練,一面奉命派出隊伍到各地駐防。其中趙冠江一營駐武功縣。一次,趙營長接得本地人報告,說他們村子裡到了土匪。趙即率隊往剿,把村子團團包圍起來。不料土匪卻已逃了。趙仍不肯罷休,於是挨家挨戶地搜查,緝拿嫌疑人犯和留下的槍支。當時卻在民家搜出許多煙土,趙一一予以沒收,並令百姓代為挑送。這一下,弄得百姓非常怨恨,紛紛到省城告狀。我查明瞭這事,氣憤難言,立刻將情由呈報陸將軍,趙冠江撤差,換杜佔鰲接任。這事實在出乎我的意料。從這件事上,我益感覺到好的幹部分子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深深認識到不良環境的可怕。因為那時陝西的情形窳敗之極,基礎薄弱的幹部們,置身其間,耳濡目染,一到離開了長官的訓導,就不知不覺地為非作歹起來了。
我在長安駐軍期間,目見許多情形,都很使我覺得痛心疾首。我順便說幾件,以見一斑。第一,就是關於查大煙的事。督軍署的參謀長、副官長三四個人勾結起來,滿處搜查大煙。查得一兩土,罰洋一元,煙土充公。搜得的土,都用大箱子裝釘,派人押著,一車車運往北京、天津販賣。算算這個賬吧,每兩土罰一元,又把土收去販賣。一方面是受著雙重的剝削,一方面是坐得雙重的橫財。只此一件事,就把人民弄得含恨刺骨。第二,就是鄉親用事。參謀長葛某是蒙城人,副官長李某是蒙城人……他們打成一片,恣意胡為。這樣的情形給局外人看著,已經夠礙眼的了,然而意猶以為未足。副官長李筱芬等又上條陳,索性公開要求大用鄉親。當時因有“口裡會說蒙城話,腰中就把洋刀掛”之諺,以為諷刺。督軍後來的失敗,正就在這種事上種下了根由的。關於用人的事,我們一定先問賢不賢,不問親不親,只問能不能,不問鄉不鄉。若是違反了這個原則,則弊病叢生,害人害己,必無好結果的。第三,姑息養奸,也到了使人詫異的程度。如一天我們去見督軍,大家坐著談話。當時有一個人走到督軍面前,嘻皮笑臉地說:“報告督軍,這裡有一件事可以大大的發財,給督軍說說好吧?”督軍毫不生氣,慢慢笑著回言道:“在我的眼裡,也看不出哪是好人,哪是壞人。可是想來見人就說發財的事的,總不是好人吧。”那人反而很得意,仍舊嘻皮笑臉地說著。看看督軍一句話也不斥責,使我驚訝極了。善善不能用,惡惡不能去,居然一至於此!若不是我親眼看見,誰說我也不會相信的。又比如,當時有所謂收攬門生的事。陝西第二混成旅旅長奉獻二萬兩煙土,以為拜儀,而對方居然收受。有這種駭人聽聞的事!後來長安兵變,繳督軍械的就正是這位旅長。還有督軍左右的一批大賢小賢們,有的是西洋留學生,有的是東洋留學生,有的是將弁、武備、速成或講武堂的學生。他們因為出身不同,來歷不同,就各自成派。有所謂土派、洋派、東洋派、西洋派等,終天爭著官大官小,錢多錢少,或則吸菸打牌,吃喝玩樂。彼此之間,互相造謠,互相攻擊,總是要搶官做,要發大財。青年人如此生活著,而督軍毫不過問。
這些事,我是沒法看得過去的。那時第十五旅旅長賈焜亭(名德耀,日本士官學生,平日手不釋卷,筆不停揮,頗有學識眼光)。對這些情形也總是搖頭,和我抱同樣的感想。我們不自量力,忍不住常常要在督軍面前說說。比如拿煙土的事,我們苦苦地勸說,總是說不動。以後甚至我們去了,左右使我們不能見面,把我們引到客廳裡,叫個人陪坐著,使我們無從說起。又比如,那批骯髒的大賢小賢們的情形,我們每次到督軍署,也總要忍不住說幾句。後來他們一見我們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