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退。撤退的計劃是:楊鎬率部分明軍先行撤退,自己率大部隊在中間,茅國器率軍殿後。
本來麻貴是有組織有計劃地撤退,偏偏有人把撤退當逃跑,楊鎬帶頭逃跑,手下一轟而散。而楊鎬所在是撤退的首批部隊,這樣一來便影響到後面撤退的部隊,全軍大亂。撤退的定義是有組織的層次後退,有條不紊,有先行的,有殿後的。而逃跑則是一窩蜂,看誰逃得快。
小西行長趕快追擊,他在朝鮮跟明軍作戰就沒打過什麼勝仗,幾年前在平壤被李如松燒得沒脾氣,這次終於看到打勝仗的希望,自然不肯放過。蔚山城中加藤清正的那點殘兵,也看到了有飯吃的希望,頓時士氣大振,也衝出城來追擊,於是明軍大敗。
蔚山之戰明軍和日軍各傷亡1萬餘人,明軍戰線收縮至王京,日軍亦無力發動反擊,朝鮮戰局再度進入了僵持狀態。
蔚山戰役之後,麻貴作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收集殘兵,把戰敗計程車兵重新集結起來,並向朝廷打報告,要求增兵。
第二件事是追究責任,帶頭逃跑的楊鎬被罷官免職。
日本方面,日子更不好過,14萬日軍,半年時間損失2萬餘人,明軍雖然也有損失,但明朝國土廣人也多,明朝可以源源不斷派兵過來,日本則不一樣,日軍的全部家當就是這12萬人了。仗要打個沒完,耗到最後,日軍最終免不了全軍覆沒。
況且明朝沒有軟弱的主,從幾年前的李如松到現在的麻貴,都是超級強悍的人,打仗不要命。戰略上,日軍龜縮在釜山附近的狹小區域,對朝鮮的大片土地只能看,不敢去佔。
日本人想和談,畢竟投入本錢太多,還是希望多少撈點好處,挽回面子,好走人。
然而明朝這邊全是*,根本就沒想過談判,別說割地賠款,連路費都不打算出,且毫無妥協退讓的意思。
隨著時間推移,日軍開始吃不消了。因為他們部隊太多,且長期出差在外,國內供養不起,又沒人種田,只能陸續往回拉人,在朝日軍人數隨即減至八萬。
與此同時,明朝軍隊卻源源不斷地開入朝鮮,加上麻貴之前整頓的殘軍,總數已達7萬。
明軍從未如此強大,日軍也從未如此弱小,於是戰爭又將開打。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8月,豐臣秀吉病死於日本,年六十三。
豐臣秀吉死後,日本方面封鎖了訊息,並指派專人前往朝鮮,傳達了這樣一道命令: 極力爭取議和,如議和不成,即全線撤退。
撤軍日期定為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11月5日,此日之前,各軍應嚴加布防,死守營壘,逃兵格殺勿論,並應誓死擊退明軍之一切進攻。
為保證撤退成功,當時知道這一訊息的,僅有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等寥寥數人,連許多日軍高階將領也不知道。
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豐臣秀吉的死訊竟然還是傳到了朝鮮,然而沒有人相信,因為根據以往的傳聞計算,豐臣秀吉至少已經死掉了十多次。
於是,在前方等待著麻貴的,是日軍最後的瘋狂。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7月,麻貴再次做出了部署:
東路軍,由麻貴親率,所部3萬人,攻擊蔚山。
中路軍,統帥董一元,所部2萬6千人,攻擊泗川。
西路軍,統帥劉綎,所部2萬人,攻擊順天。
9月7日,三路明軍正式出征,第一個到達目的地的,是西路軍,主帥劉綎。
劉綎,字子紳,江西洪都(今南昌)人。 他不但勇猛善戰,而且力大無窮,用的兵器鑌鐵大刀重量120斤,他可以 輪轉如飛。 由此得一外號:劉大刀。
在當時的赴朝明軍中,有三支公認戰鬥力最強的隊伍,他們分別是李如松的遼東鐵騎、吳惟忠的戚家軍,以及劉綎的車軍。
車軍,共計五千餘人,以川人為主。與遼東鐵騎和戚家軍不同,它是一支混合部隊,除了步兵,還有騎兵,火槍兵,當然,還有大車。
具體戰法是這樣的,每逢出戰,騎兵先行,步兵和火槍兵推著大車前進,敵人出現時,即迅速將大車圍成圓圈,組成車陣,火槍兵以此為屏障,用火槍對敵發動齊射,完成第一波攻擊。
待敵軍銳氣已盡時,便發動騎兵由車陣內衝出,擊垮敵陣,然後步兵出擊,追殲敵軍。
很明顯,這是一種攻守兼備的戰法,守時滴水不漏,攻時銳不可擋,憑藉這支部隊,劉綎贏得了無數次戰鬥的勝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