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頁)
地收回來不少,精兵強將也培養了不少。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遼東經略孫承宗被太監魏忠賢陷害,被迫辭職,兵部尚書高第出任遼東經略。
高第上任後,盡撤關外各城守禦,將錦州、右屯、大小淩河、松山、杏山的守兵全部撤入山海關,拋棄了糧食十餘萬石,本來寧遠也在撤退之列,但袁崇煥堅守寧遠,拒不後退。
袁崇煥只是一個“寧前道”的小官,朝中沒有後臺,居然敢於違抗兵部尚書、薊遼經略高第的旨意,實屬大膽。不過從他以後敢說5年平遼的大話,不賣皇帝的帳敢於擅殺毛文龍來看,其本性大膽是一貫如此的。
努爾哈赤得到孫承宗罷去、高第撤軍向關內、寧遠孤守的哨報,決定攻打寧遠城。
天啟六年(1626)正月十四日,67歲的努爾哈赤率十萬後金軍來了,10萬軍隊中,除去家屬等非戰鬥人員,主力應該在6、7萬人,努爾哈赤的全部家當也就是這6、7萬人了。八旗軍連陷右屯、大淩河、錦州、小淩河、松山、杏山、塔山、連山等八座城堡。原駐守軍都早已撤到關內,後金兵如入無人之境,未遇抵抗,直奔寧遠。
寧遠方面,袁崇煥的部隊不足2萬,寧遠周圍的部隊也被撤回關內去了,可以說,寧遠是一座孤城。
面對強敵,袁崇煥傳送了一道請求給山海關的上司高第:“如發現任何自寧遠逃回計程車兵或將領,格殺勿論!”
雙方開戰,後金軍攻城,明軍守城。
後金軍攻城時,通常有3個程式。
首先是楯兵推著楯車靠近城牆。所謂楯車,是一種木車,在厚木板的前面裹上幾層厚牛皮,潑上水,由於木板和牛皮都相當皮實,明軍的火器和弓箭無法射破。
其次是弓箭手,躲在楯車後面,以斜四十五度角向天上射箭,打擊城牆上的人。
最後等楯車靠近城牆,敢死隊迅速架起雲梯往上爬。
按照這個進攻套路,後金軍開始猛烈進攻,多處城牆被攻城器械鑿塌,明軍將棉被、稻草、火藥點燃往缺口處扔,熊熊大火阻止了後金軍往城裡衝。
後金軍在遠處被大炮轟死一片,在近處被弓箭、火槍射死一片,衝到城牆,又被燒死一片,爬上城牆的少數人也被立即幹掉了。
寧遠這邊,袁崇煥也快架不住了,寧遠城多處城牆被鑿塌,幾萬後金軍要是衝進來,那隻能是全軍覆沒了。然而就是這樣的時刻,歷史開了一個玩笑,也似乎是給袁崇煥的嘉獎。
天啟六年(1626年)1月25日,努爾哈赤中炮,後金軍全線撤退,天啟六年(1626)8月11日,努爾哈赤去世。
寧遠大捷是明朝從撫順失陷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努爾哈赤在寧遠遭到用兵44年來最嚴重的慘敗。時袁崇煥43歲,初歷戰陣;努爾哈赤已68歲,久戎沙場。
天啟六年(1626)9月1日,皇太極登基。
天啟七年(1627)正月初八,阿敏出兵朝鮮,朝鮮國王簽了結盟書,表示願意服從後金。就這樣,朝鮮由明朝的屬國,變成了後金的盟國,朝鮮雖然無力進攻明朝,卻也不再為明朝提供幫助,明朝在遼東失去臂膀,再丟一局。
第一次寧遠之戰後,袁崇煥重修寧遠和錦州城。還重新佔領了之前放棄的大淩河、前屯、中後所、中右所,修築堡壘,全面恢復關錦寧防線。
同時,袁崇煥大量召集農民,免費分地,開始大規模屯田,積累軍糧。
天啟七年(1627)5月6日,皇太極率6萬大軍,自瀋陽出發,進攻錦州,“寧錦大戰”就此揭開序幕。他的6萬大軍分為3路,中路由他親率,左路指揮莽古爾泰,右路指揮代善、阿敏,於同日在錦州城下會師,完成合圍。
明朝方面,滿桂守山海關,袁崇煥守寧遠,趙率教守錦州,遼東兵力總共有10多萬,山海關有5萬人,寧遠有4萬人,錦州只有1、2萬。
所幸的是,皇太極只是騷擾了一下錦州,留下少量兵力監視錦州,便率大軍進攻寧遠。
5月28日,皇太極抵達寧遠。
按照慣例,明金雙方應該是互相擺開攻守的姿態,後金軍攻城,明軍守城。
但這一次,袁崇煥卻非常激進,它將部佇列陣於城牆外,迎戰皇太極,這是皇太極沒想到的,也是對後金軍的一種挑釁。
寧遠總兵孫祖壽守西門,滿桂、祖大壽守西門,其餘兵力守南、北方向。寧遠守軍共3萬5千餘人,位列城外,準備迎戰。
皇太極快瘋了,他下令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