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偷偷地涉過昆水(今河南葉縣輝河),向王邑大本營發起極其猛烈的攻擊。在此時王邑等人依舊輕視漢軍,未把劉秀放在眼裡,同時又擔心州郡兵失去控制,遂下令各營勒卒自持,不準擅自出兵,而由自己和王尋率領萬人迎戰劉秀的衝殺。然而,王邑這一做法
造成嚴重的惡果:在劉秀所率的精兵的猛烈進攻下,王邑手下的萬餘人馬很快陷入被動挨打的困境、陣勢大亂。可諸將卻又因王邑有令在先,誰也未敢去救援,致使王邑軍敗潰,王尋也做了刀下之鬼。昆陽城內的守軍見敵軍主帥已脫離部隊,敵軍陣勢已亂,也乘勢及時出擊,內外夾攻,殺聲震天動地,打得王邑全軍一敗塗地。王邑軍的將卒們見大勢已去,遂紛紛逃命,互相踐踏,積屍遍野。這時又恰遇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劇漲,王邑軍涉水逃跑而被淹死的不計其數,使得滍水為之不流,只有王邑、嚴尤等少數人狼狽逃脫,竄入洛陽。至北,昆陽之戰就在更始起義軍殲滅王莽軍主力,並盡獲其全部裝備和輜重的輝煌勝利中結束了。
百戰中國之23_三國_官渡之戰
百戰中國之23_三國_官渡之戰
得分項 得分 權重
戰略意義 27 30
戰爭規模 16 20
傷亡規模 17 20
戰爭知名度 15 15
將領知名度 15 15
總分 90 100
兵將 曹操 袁紹
雙方兵力 3…4萬 10萬
傷亡兵力 不詳 7…8萬
將領 曹操 袁紹
戰略意義
官渡之戰是袁曹雙方力量轉變、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對於三國曆史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此戰曹軍的勝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間的兼併戰爭,雖屬於封建割據勢力之間的爭鬥,但實現地區性的統一,客觀上符合人民的願望 。
戰爭規模
曹操
3…4萬。
袁紹
10萬。
傷亡人數
曹操
不詳。
袁紹
傷亡7…8萬,大部分是被曹操坑殺的,曹操容得下將他罵得狗血噴頭的陳琳,卻要坑殺7萬多的降卒,這是一種戰略上的考慮。不殺陳琳只能說是為了招攬天下豪傑作出的一個姿態,並非愛陳琳之才,因為陳琳這樣的才子曹操手下還是有不少的。坑殺7萬多的降卒,充分體現了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戰略部署,殊不知這7萬多人放回去,下次肯定又來打,戰爭就沒完沒了了。
雙方將領
曹操唯才是舉,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繫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計程車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許劭的《魏書》這樣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的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袁紹
曹操對袁紹的評價:“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戰爭背景
東漢末年轟轟烈烈的黃巾農民大起義雖然被*下去了,但它卻沉重地打擊了地主階級的統治,使腐朽的東漢政權分崩離析,名存實亡。在*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獨攬軍政大權,地主豪強也紛紛組織“部曲”(私人武裝),佔據地盤,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轉入爭權奪利、互相兼併的長期戰爭,造成中原地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悽慘景象。當時的割據勢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紹、河內的張揚 、 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南陽的張繡等。在這些割據勢力的連年征戰中,袁紹、曹操兩大集團逐步發展壯大起來 。
建安元年, 曹 操把漢獻帝挾持到許昌,形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優勢。建安二 年(197年)春,袁術在壽春(今安徽壽縣)稱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為 名,進討袁術並將其消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