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忽必烈已經佔領的的華北地區,先是北宋聯合金國滅掉遼國,然後金國滅掉北宋,後來蒙古聯合南宋滅金國,可謂連年混戰,民不聊生。華北地區的資源遠遠不夠蒙古人的開銷,而南宋當時是世界最富裕的地方。
當時南宋的GDP已佔世界的50%,最大的城市臨安(杭州)的人口已經突破了百萬,指南針的發明,使航海技術跨入了海洋時代,遠洋的商船可以裝載1000多人,航行於世界各地;令世界各國的人民驚歎不已。
1260年忽必烈派遣特使郝經到南宋要求南宋投降;蒙古可以給南宋一定程度的自治。這也是蒙古人作戰的第一步:先誘降。南宋這邊的反應很激烈:扣留並關押特使郝經。
忽必烈開始制定攻打南宋的戰略方針,過去蒙古對南宋採取的從四川、湖北、安徽全線出擊的佈局,效果不佳,大汗蒙哥也死於釣魚城之戰。現在必須要調整戰略,那就是:集中兵力,進攻襄樊,突破一點,直取臨安(杭州)。
襄陽和毗鄰城市樊城位於今湖北省的北部邊界,坐落在漢水兩岸,二城隔水相望,漢水在更南部的武昌匯入長江。其重要性在於其獨特的戰略地位:它們是進入長江流域途中的最後堡壘,守護著通往長江中游江漢平原、東南和西部地區的交通要道。奪取這兩座城鎮將為蒙古人提供一個基地,可對南部其他地區發起攻擊。
襄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別,兩面環水,江面寬數百米,而沒有江河的2面則由90米寬的護城河守護著。樊城的四周也修築了同樣級別的護城河。蒙古軍隊的機動力在這裡沒有用武之地,而蒙古軍隊的水軍又不怎麼樣。對蒙古最不利的是,襄陽和樊城用浮橋連線在一起,互相支援。
1267年,忽必烈派阿術率軍攻打襄樊,南宋則開始6年的襄樊保衛戰。
蒙古軍隊來了,他們一上來就拿出最猛的武器…投石器。隔著護城河,投石器將一塊塊大石頭砸向城牆,大部分都落入護城河,小部分重量輕的石頭砸在城牆上,城牆安然無恙。更要命的是,南宋這邊也有投石器,他們把投石器架在高高的城牆上,將生化武器投降蒙古人。
城中沒有足夠的石頭供投石器使用,但是南宋的工匠很聰明,他們發明了古代版的生化武器。他們將糞便曬乾磨成粉,混合砒霜粉和少量火藥,裝到瓦罐裡,然後點燃用投石器投出去。瓦罐在空中爆炸或者落地摔碎後,漫天的粉末隨處飄揚,粉末中的砒霜有劇毒,糞便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這些東西吹到人五官中,不死也要腦癱。
蒙古軍隊面對襄陽和樊城竟然無計可施,但他們也沒有放棄,他們在襄樊外圍修築10餘處城堡,建立起長期圍困襄樊的據點,完成了對襄樊的戰略包圍。
蒙古人攻城喜歡圍城,目的是切斷城中物資供應,並且不放走城內一人,而且可以防止城內敵人偷襲,還可以防止外圍敵人的接應。因此圍城是攻城的好辦法,但是,襄陽和樊城是圍不住的。
南宋大量的物資透過漢水運進襄樊,蒙古人沒有看到襄樊守軍絕望,反而士氣高漲。
蒙古人意識到要戰勝對手,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水上作戰部隊,於是改變戰術,開始造船。
南宋這邊也沒閒著,襄陽和樊城城內不斷組織突圍,城外則組織救援。
隨著蒙古人的船隻越來越多,水軍也組織起來了,蒙古人基本封鎖了水路的支援。
襄陽和樊城的南宋軍民卻沒有喪失士氣,他們有充足的食物和飲水供應,只是缺乏衣物、鹽以及其他非生活必需品。因此,他們能承受長時期的圍困。
1271年,襄陽和樊城得城牆紋絲未動,忽必烈派人到西亞波斯的伊兒汗國可汗阿八哈汗求助,希望得到投石器專家,幫助攻下樊城和襄陽。阿八哈給忽必烈送來了亦思馬因和阿老瓦丁,這父子兩個隨即在1272年研發了反重力長射程的投石器。
1272年12月,新型的反重力投石器應用於攻打樊城。這種新式武器可以將巨型投石器的射程由原來的100來米提高到200…300米,原來巨石都投到護城河中了,現在巨石砸在城牆上,就跟撕紙一樣。
開啟缺口後,蒙古軍隊坐船湧入樊城。南宋樊城守將牛富率軍巷戰,終因寡不敵眾,牛富投火殉職,偏將王福赴火*,樊城陷落。
1273年2月,襄陽守將呂文煥迫於投石器強大威懾力投降。
襄陽守了6年,終於陷落了。襄陽為什麼被攻破,主要原因還在於支援不力。蒙古是傾全國之力在攻打襄樊,而南宋這邊雖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