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4/4 頁)
長沙當時屬於第9戰區,中國第9戰區所轄範圍主要是湖南及鄂南、贛省一部。司令長官是薛嶽。其兵力包括第1、第15、第19、第27、第30等5個集團軍及湘鄂贛邊區挺進軍,共52個步兵師和特種部隊、遊擊部隊。其兵力之多,居當時各戰區之首。由此也可看出蔣介石對該戰區的重視程度。
1939年9月,日軍向長沙發起了大規模進攻。隨後又於1941年9月、1941年12月兩次進攻長沙。這三次作戰合起來便統稱為“長沙會戰”。
戰略部署
日本
經過一系列的會戰,日軍已經沒有能力阻止武漢會戰那樣大規模的作戰,之後的作戰特別注意保持己方的有生力量,不強攻。
中國
第9戰區共有21個軍又3個挺進縱隊,共52個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配屬4個軍(第4、第5、第99及新編第6軍)又1個師(第11師),總計25個軍63個師,投入作戰序列的部隊有21個軍49個師又3個挺進縱隊(實際參戰兵力為35個師又3個挺進縱隊)。
戰爭開打
第一次長沙會戰
1939年9月中旬,日軍第11軍抽調第6、第33、第106師團主力和第3師團上村支隊、第13師團奈良支隊、第101師團佐枝支隊等共約10多萬人的部隊,在其司令官岡村寧次的指揮下,以“分進合擊”、“長驅直入”戰法,從贛北、鄂南、湘北三個方向向長沙發起了進攻。
第9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嶽為了保衛長沙,採取以湘北為防禦重點,“後退決戰”、“爭取外翼”的作戰方針,調動了30多個師又3個挺進縱隊,共約24萬多人參加了此次作戰。
薛嶽將戰區部隊劃分為野戰、警備、決戰、預備兵團四種,並規定了各兵團的任務:
1、野戰兵團以游擊戰術,破壞敵交通、通訊,襲擊敵輜重,斷絕敵補給,以達尾擊之任務。
2、警備兵團,以逐次誘擊,節節抵抗之戰法,達成誘敵至伏擊區之任務。但敵如前進迅速,則必須遲滯其行動至一週以上,使其攜行之糧彈用盡為止,爾後歸還為決戰兵團之預備隊。
3、決戰兵團以一部為伏擊部隊,運用伏擊戰法,先按其入伍前之職業及個性,分別化裝為士農工商,潛入伏擊區,俟敵進入後,突起猛襲,捕殺敵各級指揮官,破壞敵通訊,使敵混亂,不能做有計劃之行動,積極協同側擊部隊,內應外攻,以達成消滅敵之任務。
4、決戰兵團以主力為側擊部隊,以側面攻擊之戰法,乘敵遭伏擊混亂之際,猛力側擊包圍敵人,以達成殲滅戰之任務。
5、預備兵團,以要點防禦戰法,達成守備後方要點之任務,如決戰失敗時,所守備之要點為陣地之骨幹,於決戰兵團要加強力量時,仍可使用於決戰方面。
9月14日,日軍開始進攻湘北平江、贛北修水,這兩個地方處於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帶,山河特別多,不利於日軍機械化部隊行軍,卻利於中國軍隊伏擊,戰爭的程序也印證了這一點。
數次遭到伏擊的日軍跌跌撞撞,本想繼續南下,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日軍此次南侵所到達的最遠的地方是長沙以北30多公里的永安市。
9月29日,岡村寧次見其主力方面不斷遭到伏擊、側擊和夾擊,意識到戰場態勢日益不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