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長沙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到相持階段後,中日雙方在中國正面戰場上進行的三次規模較大的作戰。在這三次作戰中,日軍共投入兵力近30萬人,傷亡9萬人左右;國民黨軍隊共投入兵力70多萬人,傷亡13萬人左右。從每次作戰的具體情況來看:第一次作戰,可以說雙方是打成了平手,日軍沒有達到預期的作戰目的,國民黨軍隊也未能取得如其宣傳那樣的大捷;第二次作戰,日軍基本達成作戰目的,國民黨軍隊損失慘重;第三次作戰,日軍顯然是失敗者,非但沒有達到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目的,反而使己方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損失。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百戰中國之96_民*國_百團大戰
百戰中國之96_民*國_百團大戰
得分項 得分 權重
戰略意義 21 30
戰爭規模 16 20
傷亡規模 15 20
戰爭知名度 15 15
將領知名度 15 15
總分 82 100
兵將 中國 日本
雙方兵力 不詳 不詳
傷亡兵力 不詳 不詳
將領 不詳 不詳
戰略意義
牽制了日軍的部分兵力,減輕了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的壓力。正大鐵路徹底破壞,長期不能通車。井烴煤礦癱瘓停產,長期不能修復。
戰爭規模
中國
不詳。
日本
不詳。
傷亡人數
中國
不詳。
日本
不詳。
將領
中國
彭德懷。
日本
不詳。
戰爭程序
1940年8月20日夜,晉察冀軍區、第129師、第120師在八路軍總部的統一指揮下,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發起第3天,八路軍參戰部隊即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
八路軍的由來
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由原西北主力紅軍,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改編而成“國民革命第八路軍”,也就是說八路軍現在是國民黨軍隊中的一個軍團。第八路軍下轄三個師,每師轄兩個旅,每旅轄兩個團,每師定員為15000人。
八路軍的領導班子:
總司令:朱德
副總司令:彭德懷
參謀長:葉劍英
副參謀長:左權
參謀處處長:彭雪楓
政訓處主任:任弼時
政訓處副主任:*
115師師長*、副師長兼政委聶榮臻
120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
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
日軍戰略
1939年,日本侵華戰爭進行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大規模的戰役,日軍雖然佔領了許多地方,但損失慘重,戰線太長,以至於無力對攻佔重慶。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軍並被迫開始改變侵華政策的方針和策略,日軍改變了大規模正面作戰的方式,改為了招降政策和囚籠政策。
1939年冬以來,日軍總結了過去交通控制不力的教訓,加緊推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妄圖依託鐵路、公路、水路和據點、碉堡構制交通網這個“囚籠”,分割、封鎖中國軍隊。
日軍在正太路鐵路沿線大小城鎮、車站和橋樑、隧道附近,均築有堅固據點,各以數十至數百人的兵力守備,並經常派裝甲火車巡邏。鐵路兩側10至15公里的要點,還築有一線外圍據點。日軍稱正太鐵路是不可接近的地區,用它隔絕八路軍總部、第129師活動的太行抗日根據地與晉察冀邊區的聯絡,並以它為依託進攻抗日根據地,對我八路軍構成很大威脅。
日軍在正太路鐵路沿線和交通線,駐有3個師團的全部、2個師團的各2個團、5個獨立混成旅全部、4個獨立混成旅的各2個營、1個騎兵旅的2個營,共20餘萬人,另有飛機150架。
八路軍戰略
百團大戰的交戰地為華北地區,主要戰場在山西、河北兩省。山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