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大家心裡清楚,“公歲”只是一種幽默的說法,但這卻是周恩來總理“教”的。
1965年,美國著名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北京慶祝她的80歲壽辰。周總理為她舉行祝壽宴會,在開場白中說:“今天,為我們的老朋友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慶賀40公歲誕辰。”為了使大家明白這句話的含義,他解釋說:“在中國,‘公’字是緊跟它的量詞的兩倍,因此,‘40公歲’就等於80歲!”會場頓時活躍起來,斯特朗女士也為自己只有40公歲而感到年輕了,流出了興奮的淚水。
“公歲”雖然只是一種幽默的說法,但符合老人“三忘”(忘記年齡、忘記怨恨、忘記疾病)的養生原則,能讓老年人保持年輕心態,也是一劑養身良藥。
作者:健康時報特約記者時仲省
老來別做“老小孩”
一位因患腎病住院的64歲的張先生,在兒子的哄騙下來就診。老人認為自己的病比醫生的診斷要重得多,他除頭暈、記憶力減退外,還總感到周圍的人在議論他,有時他甚至躲在門縫後面偷聽母子談話。
一位80多歲的老翁,在兒媳面前方能“一本正經”,但在幾十歲的女兒面前卻時常“非禮”;另一位幻想跟兒媳搞“物件”的老翁,經常將寫好的“情書”偷偷放進兒媳的鞋裡。
一位有收集破爛癖的老人,經常把外邊的磚頭石塊、廢銅爛鐵拾回來當成“黃金珠寶”珍藏,弄得家裡像個廢品收購站。
“老小孩”即老年心理障礙,其成因是“高層指揮”失控所致。一是導致錯誤認知:許多老年人由於受高血壓、動脈硬化、腦梗塞等疾病的影響,大腦皮層軟化,進而神經高階指揮中樞功能減弱或破壞,導致老年人對事物的認知功能下降。二是低階本能過度釋放:食、性、防禦是人的三大本能,隨著年齡的增長,高階神經中樞不斷完善及社會道德法規的薰陶,其低階本能便會逐漸被高階情感所抑制。但是,當人進入老年後,由於遺傳、疾病等原因,致使大腦高階神經中樞提前“下課”,那些平時受抑制的低階本能便會過度顯現出來,具體表現為對吃、對性的過度渴望與對人、對疾病的過度防禦,以至於發生許多常人無法理解的思維與舉動。
為什麼有的老人直到生命終止前仍然非常慈祥、理智,沒有任何低階本能過度釋放的病症呢?一是由於養生得當。這些老年人在中年時便重視自身的養生保健,其大腦很少受到高血壓、動脈硬化、腦梗塞等疾病的“蠶食”。二是由於兒時心理發育健全。人的心理路程就是一個圓,是一個從童年到老年再回到童年的過程。童年的快樂決定了老年的幸福。如果童年時期對快樂的企盼沒有得到合理的滿足,由此引發的極度飢渴便會在大腦中留下深深的印記,即使成年修煉得再高雅、脫俗,到了老年,高階神經中樞一旦“下課”,其心理仍會慢慢回到原有童年的飢渴狀態,從而引發低階本能的過度釋放。 。。
Part1 心中有愛更健康 (4)
老年人幸福感的有無,主要取決於他童年時快樂資訊儲存量。假如一位老年人的大腦裡曾儲存過兒時捕魚、玩狗、種瓜等快樂資訊,到了老年他仍會在養魚、種花、遛狗的過程中感受到這種快樂並樂此不疲。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生活條件並不優越的老年人,其內心卻充滿幸福感的原因所在。
有專家預測,再過20年,全球10大疾病中現排行第3位的心理疾病將上升到第2位。在這越來越龐大的心理疾病群體中,老年心理疾病處於被忽視、被誤解的境地,主動就醫的老年人寥寥無幾。呼籲社會多建立老年俱樂部,讓那些興趣、閱歷相同,愛好相似的老人聚在一起互相表演、互相欣賞、互相感染。讓老年人能在接觸青年人、接觸社會的過程中,心理健康、延緩衰老。
童年是老年的一面鏡子,那些過度嬌慣、溺愛或是“不打不成材”的舊觀念,將剝奪本屬於孩子的童年快樂,在他們的心裡刻下難以修復的印記,為老年的生活埋下心理障礙的“禍根”。因此,希望父母們都能明白“為孩子營造一個快樂的童年,就等於送給孩子一個幸福老年”的道理。
作者:史鳳芝
支援專家:哈爾濱醫科大學一附院精神與心理科主任胡建
“老來俏”撐開健康傘
有些人說起“老來俏”,語氣難免會有嘲諷、揶揄之意,彷彿老年人打扮得花哨些就是不正經。其實,“老來俏”不僅讓老年人從外表上看起來更精神,對健康也大有裨益。
俗話說“心靜百事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