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第1/4 頁)
如今大兒子都已經四歲了,小兒子已經兩歲了,李出清還是光棍一個,作為母親的她不能不著急。
王玉陽不忍打擾妻子的好心情,連隻字片語都沒有說。只是等合約簽完了,才提議他們應該回大堂了。
寰姬雖然覺得還有好多地方沒有去,但是合約到手,目的達到,他們是該回大唐了。
他們都已經出來兩年多了,她還沒有見過小孫子呢。
帶有大唐旗幟的帆升了起來,隨後是帶有‘李’字的帆。
寰姬等人回程了。
***
大唐上國朝廷動向不明,周邊的國家也都死死的注意著京師的動靜,誰上位跟他們有直接的關係,要是個喜好打仗的人做了皇帝,他們豈不是也要打仗。
朝廷上的爭論由冊立儲君的事轉到了,李倩大喪上。歷代皇上大喪都是由太子主持的,雖說唐朝從武皇后的儲君人選就有些亂,但是主持大喪的人依然是重中之重,甚至有人傳出話來說:“誰主持的喪葬,誰就是新一任的皇上。”
朝廷官員又開始爭論起來,一直隱忍不發的二皇子,私下傳了幕僚進宮。(未完待續。)
第四百零八章 寰姬回京(第三更)
二皇子問道:“可知道姑祖母到哪裡了?青州可是通知到了?這眼看就要發喪了,太后必定會那扶靈的人做文章,這可怎麼辦好?”
原本順理成章繼承皇位的他,眼看皇位就要離他而去,他實在是沉不住氣了。
二皇子焦急的在內室走來走去。
***
太后寢宮內,太后說道:“發喪那日,說什麼我都不會讓他扶靈,扶靈的必須是八皇子。”
宮中一位宮女打扮的男人說道:“太后不必著急,您可千萬不能出大錯啊。別說是二皇子了,就是換做別人到了此刻怕是也沉不住氣了吧,我們只要等他出錯即可。”
太后點了點頭,但是心中依然有著自己的打算。
***
二皇子所在的內室裡,一個年過五旬,做侍衛打扮的幕僚說道:“二皇子莫急,時間越是緊迫,他們越會投鼠忌器,您只需要穩住不出差錯,等寰姬太長公主回來,咱們就贏了。”
二皇子有些擔心道:“你們沒看到太后看我的目光,好像要生吞活剝了我一樣。我在宮裡片刻也呆不下去了,每天都擔心她會偷偷的弄死我。”
幾個幕僚互看了一眼,繼續勸道:“如今先皇還未出喪,離宮可是萬萬使不得啊。”
二皇子什麼都好,就是膽小的毛病改不掉,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就能把他嚇個半死,如今恐怕是已經到了極限吧。
另外一人勸道:“二皇子放下心來,那婦人是不敢加害您的,這個節骨眼上,她要是敢加害您,寰姬太長公主回來一定不會放過她的,雖然當年太長公主發威的時候她沒有見過,但是總是聽說過的。”
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勸著,最後還是把二皇子勸回去了。
***
寰姬在船上得知了李倩駕崩的訊息,她傷心道:“宮裡真是個吃人的地方,他才比我年長一歲,你看看我這身體,一年到頭沒病沒災的,可是他呢?怎麼說去就去了?”說著留下了眼淚。
王玉陽給寰姬擦著眼淚說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說完抬頭看著海天相接的地方。
寰姬順著王玉陽的目光看去了海天相接的地方,嘆了口氣靠在王玉陽身上說道:“好在一早聽了你的話,按照我們的行程,要是能趕上他下葬就好了。”
王玉陽把寰姬摟在懷裡輕輕地拍著,“我們會趕回去的。”
他們的船直接駛入了海州,從海州走脽水到洛州,再由洛州快馬加鞭的趕去京師。
海州是青州的附屬州,他們上岸回唐,只有青州的個把人知道。
等他們進入京師後,朝中依然無人知道寰姬公主回京師了。
薛董偉等人已經顧不上其他了,皇上原本早就應該下葬的,誰料當二皇子準備摔盆的時候,太后的人攔了上來,太后想讓八皇子摔盆、打幡。
二皇子自然是不依的,他才是長子,明太妃見狀喊著公主姑姑哭倒在李倩的棺槨上。
結果一番爭執之下,錯過了發喪的時間,欽天監只有令選日子了,實際上不是欽天監選日子,而是要確定到底誰發喪。
薛董偉認為不管誰做皇帝,如果沒有寰姬公主的支援,恐怕皇位也是做不長的。他就不明白了,有些人憑什麼認準了寰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