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者那英,她不只屬於“超級女聲”,更不屬於湖南衛視。
央視準備第十屆全運會報道的時候,體育中心的同事主動向我提出,希望我聯絡到張靚穎,請她出現在十運會開幕式的系列節目當中。節目最初的構想是這樣:張靚穎到劉翔位於上海莘莊的訓練基地,然後兩人有一場對話。於是,張靚穎在上海巡演之前,抽出半天時間,在小雨之中與劉翔進行一段對話:關於體育,成敗,人生,音樂。節目錄製得很成功。
張靚穎是體育愛好者,喜歡足球、籃球、田徑。她為了參加“超女”,運動健身瘦了20斤。她很願意做中央電視臺的客串記者去採訪劉翔。儘管一夜成名,她仍是一個樸實本色的女孩。
但是,這個節目後來在播出前被否定了,否定的聲音不是來自體育中心內部。結果產生了大麻煩,因為劉翔的個人官方網站在當天晚上就釋出了這個訊息,我還打電話通知了“涼粉團”的成員,劉翔和張靚穎的支持者們都在等待這個節目。製片人、我和我的同事們都很沮喪。接著,網路上出現了攻擊張靚穎的聲音,說她為了出名不擇手段貼近體育明星。這真是冤枉她。我們體育新聞的製片人氣憤地想在網路上發表一份宣告,替張洗冤,後來大家考慮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只得作罷。
張靚穎在火箭速度中成為明星,同時也以火箭的速度領略人世間的酸甜苦辣、成名的代價。對於一個21歲的女孩子來說,這也許太快。不過我想,她應該會比我更快適應這樣的環境,我至今仍是個“不懂事”的人,時常幹些“不懂事”的事。幸好張靚穎能理解這場“停播”變故的前前後後。後來,她到北京,我們一起吃了頓飯,是朋友常寬作東。大家說起此事,一笑而過。
到目前為止,我跟張靚穎只見過三次面,一次在成都的酒吧,一次在北京吃飯,另一次是2005年9月26日,我以一個歌迷的身份,在成都出席她的個人答謝演唱會,聽她唱歌。我們是普通朋友,同時,我也是她的“粉絲”。
我對她的評價是:她也許是在鄧麗君之後,留給全球華人的值得珍藏的聲音。
看到上面這句話而有不同意見的朋友,請原諒一個不識譜的門外漢的胡言亂語。
我的《手機》
參加電影《手機》的拍攝,是在2003年初春的時候。有一天,鞠萍姐姐給我打電話說起此事,接著馮小剛工作室的一個副導演又給我打電話,問有沒有時間在電影《手機》裡參加一幕場景的拍攝,也不是客串,就是演自己。這場戲就是在一個主持人臺詞培訓班畢業典禮點個名,很簡單,兩個小時就能拍完。
當時我知道臺裡有規定,如果要參加這些活動要寫報告請示。我問那個導演,都有誰會來參加拍攝?他說了一大串名字:鞠萍、劉純燕、撒貝南、劉儀偉、趙保樂等等,好多人。我說行,有時間就去吧。他告訴我時間地點:三月下旬的一個週末的上午,輔仁大學舊址門前。
緊接著一兩天之後,接到鞠萍姐姐電話,說大家就是演自己。我說行,你們都去嗎?請示報告打了嗎?她說你放心吧,有人辦。因為她是出名的組織紀律性強的人,一般外出參加社會活動都會打報告的,臺里人送綽號“總幹事”,能張羅、能組織。我覺得有鞠萍姐姐在肯定沒問題。我就去了。
去了之後,馮小剛、徐帆、葛優都在那兒。馮小剛見了我很客氣,打了個招呼。我和馮小剛夫婦有四五年的交情,我很欣賞馮的電影和他的冷幽默,彼此都挺熟。副導演把臺詞要求簡單跟我說了一下。當天還有一些地方臺的主持人。
給主持人拍戲很省心,個個對鏡頭很熟,臺詞記得快,明白導演要求,又根本不會緊張,恨不得一開機一個個光彩奪目,比不開機還精神還情緒飽滿。當時,馮小剛特別要求我站在前排“合影”,站在徐帆和葛優的旁邊。他倆是主角。
劇情裡有個點名的環節,點到“黃健翔”,我的臺詞是“人在呢!”這是1999年那部馮小剛的電影裡葛優的臺詞:他的車被拖走的時候,他從理髮館裡跑出來,帶著圍裙,一邊追一邊喊“人在呢”。
點完名之後合影,這一幕就完了,拍了兩三條結束,一個小時沒到就收工了。下午去北師大一個教室裡,還有一場戲,嚴守一在上臺詞課的時候跟徐帆演的老師發生語言衝突,很多主持人出現在課堂上。我說下午有事,就不去了。
後來到了年底電影首映,馮小剛邀請要我參加首映式。看到我演的那一幕,“黃健翔”,“人在呢!”合影定格那一瞬間,我站在徐帆旁邊。在電影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