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第3/4 頁)
往往意味著是某種預兆正在來臨。
聽到了這裡,敖平也收起笑容,一本正經地說道:
“哦,那倒是要格外當心了,不如等下我派員往東海一行,且看那些羅圈腿的小矮子是否有所異動。”
“也好,就這麼辦吧!”
秉承著一時之氣運的天之驕子們,大家的資質差距是半斤八兩,真要分出個高下,與其說各自憑著本事拼鬥,倒不如講是看誰的運道更強一些。
此戰,陳涼和祝重發都是將各自的精銳主力盡出,萬一輸掉的話,幾乎再無可能翻本,一戰下來就能確定勝利者將成為江水流域的霸主,不遠的未來或許將是一個贏家通吃的結局。
本能地感覺到對方可能是自己前所未見的生平大敵,無論是性格爽朗豪邁的陳涼,還是心思縝密思慮的祝重發,他們都不敢有一絲一毫的輕忽大意。二人猶如兩頭爭奪領地的食肉猛獸,在正式展開生死搏殺之前,兇狠而謹慎地試探著對手的底細,尋找著對方的致命弱點,兩軍每天發生在江水之上的小規模衝突就是這種刺探行為的外在表徵。與此同時,在另外一條戰線上,情況同樣是忙碌不休。
隨著吳侯祝重接到江州告急主動退兵,豫章城解圍後,陳涼遣人給薛皋送了一封信過去。在信中,陳涼詳盡闡述了雙方的親屬關係,提出希望薛皋與自己聯手消滅祝重發。
照著薛皋過往的火暴脾氣,他肯定一早就點頭答應下來。素未謀面的堂妹夫陳涼好歹也是自家人,祝重發又險些要了薛皋的性命,這種時候該出手幫誰難道還不明顯嗎?然而,事情並未照此發展,薛皋召集了手下們議事,剛一提出接受建議,當即遭到葉飛的強烈反對。曾經割據鄂州的葉飛被興漢軍打得丟盔棄甲而逃,好不容易奪佔的地盤也丟了個乾淨,多年辛勞盡成空妄。要不是秉承收錢辦事的原則,這方面職業道德不錯的妖道任天長,念在合作一回的份上出手順帶救了他,估計這當口葉飛的骨頭都能打鼓了。
在這次會議中,葉飛明確反對薛皋出兵的理由不是他跟興漢軍的積怨甚深,葉飛旗幟鮮明地提出有坐山觀虎鬥才是上策。
跑去加入陳涼一方,今後只能成為附庸勢力,搞不好的話還會變成炮灰。姑且不說日後的情況如何,即便是在眼下也不會被人看重。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一場血戰下來,不管是誰輸誰贏,贏家也必然元氣大傷。於是,葉飛奉勸薛皋先袖手旁觀,以取鷸蚌相爭後的漁翁之利。若是陳涼取勝,薛皋念在自家的香火情份不願意與他兵戎相見,屆時率領全軍投靠勢力大減的陳涼,也算是雪中送炭之舉,遠比現在滿口答應的好處多得多。
常言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這位堂妹夫陳涼是何許人也,薛皋兵敗負案在逃,他沒親眼見過。
現如今,僅憑一封書信就主動投靠過去,這事嚴格推敲起來也的確不太靠譜。況且,人稱小霸王的薛皋本就不是甘居人下之輩,在葉飛的勸說之下他很快改變了主意,尋了一堆藉口搪塞拖延時日。當收到了薛皋的回信,稍作推敲陳涼就明白了薛皋的態度如此消極,對此他雖覺得齒冷,但也無可奈何。幸虧陳涼從開始沒指望薛皋能幫上什麼忙,此時也談不上多麼失望,只是免不了對世道人心的叵測多變又多了一份感慨而已。
勢均力敵的戰爭是註定漫長的,日子一天天地過去,興漢軍中的將領們,情緒逐漸變得焦躁不安。
例行召開的軍議中,向來以敢言著稱的苗仁輔再度開啟嘴炮,他當著陳涼的面,毫不客氣地說道:
“……冬季將至,氣候不利於作戰,如此長久對峙下去,來春便會疫病橫行。孫子兵法說,兵貴速而不貴久,有聞拙速而未聞巧久也。末將斗膽請大將軍您三思,速速撤兵返回江陵,待得來春轉暖再戰吳軍。”
聞聲,陳涼手撫著額頭,猶豫地說道:
“嗯,你說得在理,不過……”
話說到一半,忽然沉默下來,陳涼從帥位上站起身,他的神情忽然堅定起來,說道:
“真要決戰,有個三五日時間也夠用,撤軍之前,咱們好歹也要試一試,你等下去準備吧!”
“是,末將等遵命!”
。。。。。。。。。。。。。。。。。。。。。。。。。。。。。。。。。。。。。。。。。。。。。。。。。。。。。。。。。。。。。。。。。。。。
色澤濃郁似畫卷的蒼翠青山綠水掩映之間,一座瀕水而建的道觀前人頭湧湧,全副武裝的甲士們持戟分列道路兩旁,幾名文臣武將簇擁著一位身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