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1/4 頁)
,這筆開銷足夠一戶普通人家吃上好幾天的。
不問可知,那些需求量相對較少的書籍,各項費用均攤下來的成本價格會更高,售價也就更難盡如人意了。
農耕社會的人們,生活圈子侷限很大,大家普遍存在故土難離的觀念問題,一般人輕易不會遠離自己居住的村莊和城鎮。林旭不可能在每個村鎮市都集建起一座圖書館,何況還有識字率的前提限制,你拿書籍給不識字的人看書?那除非是連環畫,想靠圖書館普及教育,痴人說夢去吧!於是乎,這條前途黯淡的發展路徑也被林旭放棄了。
目下唯一看起來可行的是網際網路計劃,在如今的時空背景下提網際網路,好似空中樓閣荒誕不稽,不過比起耗資巨大,前途渺茫的圖書館,網際網路的成本是低得多了。
腦海中靈光一閃過後,林旭開始仔細核算了網際網路計劃投入產出的比例,算清了數字,他重重地一拍巴掌,語氣篤定地說道:
“不管了,成不成也是它。”
網際網路這玩意說起來很高深也很高科技,其實無非是個資料交換平臺,正如網際網路的英文名中包含的“以太”一樣。。
什麼是“以太”呢?簡單點來說,這是物理學假想中的一種傳播媒介,後來又被科學實驗暫時否定,很形象地闡述了網際網路的核心概念,即是一種標準資訊媒介,因此“以太”這個詞彙被網際網路的發明者們借鑑過來,命名了自己創造的交流工具。
假設一個人要在連蒸汽機都沒有發明的中古時代,獨立發展出網際網路。呃!姑且打個折扣不叫網際網路,退一步叫作大中華區域網好了。這故事乍一聽起來,很像是《一千零一夜》當中某個十分不著調的民間版本。假如說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是神祇呢?對於人類來說,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換作神明出馬,祂是否能做得到呢?對於這一點,大概只有做完了以後才能知道結果如何。
套用某位童話作家的話,事情不靠譜沒關係,起碼你敢想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初步理清頭緒,林旭開始思索如何鋪設網際網路,比起膽子大就能解決的開頭來說,把虛無縹緲的一個計劃落實下來,這就顯得艱難多了。
毫無疑問,搭建資訊交換平臺,允許使用者互動訪問平臺內的開放埠,只要滿足了上述條件,那就是網際網路。可是這回事總是說來容易,真格做來卻又千難萬難。
連續變化了數十種方式都出現了某些無法解開的難題,林旭的一張老臉拉得跟驢一樣長短,苦惱地撓著頭,自言自語說道:
“嗯,建平臺不難,使用者訪問埠該怎麼接入?搞到一般使用者都訪問不了,那還叫什麼網際網路啊!”
類似於燕赤霞和東門秋之流的修行者,他們的元神力量強大得遠超常人,絕對有能力不依靠任何外物,直接將自身神識嵌入系統平臺讀取訊息,不過那些生活塵世中的凡人可沒有這等本領,普通人雖然也有精神力量,但是強度無法滿足林旭這套系統的最低啟動要求。
事情是明擺著的,假設一件家用電器的設計標準是以220伏市電驅動,那麼兩節五號電池提供的電力對它就沒有任何意義。同樣是電力,由於所需和提供的電力強度不同,結果也會截然相反。若是不能降低對使用者精神力量的要求,至少拉平到普通人可以使用的限度,林旭這個網際網路計劃怕是也要中道夭亡了。
深感事關重大不容失敗,林旭索性拿出面臨著高考時的那份勤勉精神,頭懸梁錐刺股,熬了幾天幾夜之後,疲憊不堪的他偶然觸動靈機,在山神廟的靜室裡癲狂地大叫說道:
“有了,厚積薄發呀!我真傻!”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活著,關鍵要看精、氣、神,這三者能否達成和諧統一,凡是活人必定有精神力量,只不過普通人的這些微弱精神力平常時候都在無意識中發散了。推想可知,假設以某種方式聚攏了凡人本該無序發散的精神力,經過一段時間儲存,普通人也勉強可以提供能量登陸林旭所搭建的資料交換平臺。
時間緊,任務重,難題總是一個個接踵而至,林旭的解決方案有了,不等於問題就徹底解決了。隨後,他開始為設計這個蒐集凡人精神力的裝置頭疼不已。
材料廉價易得,煉製工藝簡單,對使用者無要求,這三項在紙上逐一列出的要點,隨便哪一個其實都不算上很過份,綜合起來那就非常之過份了。是啊!你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天底下豈有這等美事?
林旭的靈感在長時間的沉思過後,似乎也宣告徹底枯竭,在靜室裡泡了幾天,他仍然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