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可是他現在僅僅是一個地方性武裝的副統制,他能夠改變什麼呢?事情已經發展到如此地步,他和新軍卻連去朝鮮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機會只青睞有準備的人,這一點,林雲深知。就在六月十五日清庭的駐朝欽差大臣袁世凱回國後六日,日本公使大鳥圭介率領日本兵包圍了王宮,擄走國王,擁大院君主政。廿三日朝鮮的新政府宣佈“朝鮮自主,不再進貢”,第二天又矯詔請日本驅逐中國駐牙山的軍隊。戰爭突然之間爆發了!
六月廿二日軍機大臣李鴻章一面電令牙山速備戰守,另派馬玉昆的毅軍、左寶貴的奉軍、衛汝貴的淮軍和盛軍、豐陞阿的盛軍,合共廿九營,1.4萬人由陸路渡鴨綠江入朝鮮。而後又從湖廣總督張之洞所請,檄調湖北自強軍第一鎮官兵火速趕往遼東與諸軍會合。
張之洞之所以捨得將自己苦心編練的自強軍交出來,是因為聽從了恩師曾國藩的建議,也許此去自強軍會有損失,但何嘗又不是個練兵的機會呢?如果林雲能把握住這個機會,在戰場之上證明他的能力,那麼等他回來之後,張之洞就會正式向朝廷舉薦,又或者乾脆捐個道員,讓林雲從此踏上仕途,說白了,就是給他一個機會去證明自己!
林雲接到調令之時,說不上是種什麼感覺,為了這一天他準備這麼久,可是真的來到的時候,他又有些茫然,來不及去理會自己心中的波動,他一面協助王復奎準備出征事宜,一面將自己走後軍校的教學和管理安排好,等這些都完成的差不多,再有一日便要起程時,他才準備去梅府與梅雪嵐道別。
自從蔣家人來了以後,梅雪嵐也時常到林雲這個“家”中來,兩人的感情也越發的深了,而梅老太爺也開始常常把林雲掛在嘴邊,要是林雲因為忙而少了去他府中,還會叫梅管家去請,用他的話說,林雲算得上是他的忘年交了。
此番赴朝鮮參戰,林雲本是無所畏懼的,他擔心的只是梅雪嵐,因此急匆匆的趕到梅府,剛一進門,就看到梅老太爺端坐在前院內的照壁前,正由梅雪嵐給他照相。
其實自強軍要往朝鮮參戰的事梅雪嵐早已知曉,這次林雲來也只是為了道別,此時見了面,心中雖是不捨,卻又知道這是林雲的願望,當下也不多說什麼,等梅老太爺和林雲聊夠了,才過來說了些祝福的話,又給林雲拍了張照片。
兒女情長也得看時候,林雲此時正是躊躇滿志,雖說不上心無旁騖,可對感情他還是拿的起放的下的,再說他深知梅雪嵐的性格,也不急於這一天兩天,因此在梅府吃了飯之後,便趕回了軍營。
此時的新軍軍營沉浸在一片既緊張又興奮的氣氛之中,附近的鄉紳和百姓自發的前來送行,因為自前年洪水之後,新軍在武漢三鎮的名氣便一下高漲起來,連帶著總督大人都發了嘉獎,最後還弄得朝廷都知道了,不過知道也只是知道,下了上諭後也沒見多發一點糧餉。不過當兵的不但要糧餉,還要人們的尊敬啊,若是人人見了如避瘋狗,恐怕誰都不想當兵了吧?
第二天一早,天還矇矇亮的時候,湖北自強軍第一鎮主力七千餘人,浩浩蕩蕩的出發了。現在的自強軍已經擴編為四個步兵營,一個炮標,一個特務營,另帶一個直屬鎮指揮的警衛標,實力相當強悍,當然,這只是相對於其他的綠營軍和地方雜牌武裝而言,真正的戰鬥力,只有在戰場上才能夠看的一清二楚,這一點,林雲心裡明白的很。
大軍分乘專列,由蘆漢鐵路(也就是後來正式定名的京漢鐵路)一路北上,終於和其他四路大軍會合,並於七月初一(農曆),抵達了平壤。也就是在這一天,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時宣戰,這根本就是小鬼子的老伎倆了,不宣而戰又不是頭一回,打了這麼長時間才宣戰,也只能說是給國際社會一個交代吧?
一到平壤,林雲便覺得有些不對,大軍已是兩萬有餘,卻龜縮在平壤城內外駐紮,並不南下馳援牙山,因為據電報雲,牙山葉、聶兩軍被日軍大舉進攻,已是岌岌可危的局面。林雲將心中的憂慮說給了王復奎,可愛的王統制只是瞪大了雙眼,茫然搖頭而已。
終於,牙山戰敗的葉志超、聶士成兩軍於七月廿一日繞過漢城,敗退入平壤。此時平壤城內城外駐滿了清兵,林雲所在的自強軍,駐於城外南邊的小村之中。這些日子以來,林雲從最初的激動中逐漸冷靜了,二十多天就這麼白白的浪費過去,林雲只能再心裡痛罵,痛罵誰呢?是葉志超麼?是清政府麼?還是軍機大臣李鴻章李中堂呢?似乎都該罵,可似乎又罵不到點子上,也許根本就是沉痾難醫,積重難返的各種陳腐制度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