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機。
而縱觀世界發展史可以知道,每一次全球性的危機都是一次世界政治與經濟格局重新調整的契機,猶如自然環境強烈變化所導致的物種更迭一樣,每一次大的變故之後,總會有舊的主宰力量逐漸式微乃至消亡,又會有新的品類誕生到逐漸壯大。沒有這種變化,恐龍不會滅絕,人類也不會出現。
經濟危機也是如此。英、美、德、日這些發達國家,乃至荷蘭、西班牙等歐洲早期強國在歷史上的市場地位變遷,都能找出背後的危機推手的影子。
現在來看,“金融核彈”已經被美國“次貸”導火索所引爆,它對美國經濟的巨大破壞力已顯現出來,並在繼續加大,世界其他各國也逐漸被裹挾進去。對中國來說,現在最迫切需要弄清的是:它對中國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是否會對全球產業鏈的重新調整帶來新機遇?是否會對改變中國目前所處的困局有所幫助?甚至它是否會改變這個世界的秩序?這些對中國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但要弄明白以上這些問題,還須首先弄清楚一些更基礎性的問題,比如危機為什麼會發生?還會持續多久?為什麼會先從美國爆發出來等。這就需要首先來探究此次金融危機的源頭——美國的華爾街與美國經濟之間的關係。
二、“牆街”與“主街”——華爾街與美國經濟的關
系探究
1。 美國經濟的“主街”
美國的金融風暴,是從“主街”華爾街颳起的。
如果僅從形式構成上看,華爾街並沒有什麼太特別的地方——它只是一個由眾多經紀機構匯聚而形成的地方,這條街上駐紮的機構多數都是經紀人——broker,它源於14世紀的法語,意為“把一桶酒分成一杯杯賣出的人”,這個詞很好地表達了早期經紀人的工作性質,他們不過是一些掮客而已。從形式上看,這條街與那些由IT公司匯聚形成的“電子一條街”、茶商匯聚成的“茶葉街”,乃至古董商匯聚成的“古玩街”並無太大差別。 。。
第六章 百年一遇的機會(3)
但這條街卻被稱為是一個“帝國”——金融帝國,由此來表達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作為美國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華爾街的一舉一動都被全世界所關注,正是這裡的一隻“次貸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才會在全球颳起一場災難性的金融風暴。
Wall Street是“牆街”的意思,最早是因為荷蘭殖民者為抗擊英國部隊從陸上的進攻而在這裡建起一道防禦牆,由此而得名;過去它還有另外一層的意思——次要的、非主流的市場領域。美國在建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農業社會,當時的華府對金融業發展始終抱有輕視態度,他們認為只有製造業的發展才是美國經濟的“主街”(main street),金融業只是一條“牆街”( wall street)而已。
但事情的發展卻讓那些對金融業嗤之以鼻的人都大跌眼鏡,華爾街在日後整個美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它就像連線在美國經濟肌體上的一個血泵,源源不斷地為美國經濟發展輸送著所需的資金血液,為美國發展成為工業強國及後來登上新的世界霸主寶座立下汗馬之功。
一部美國的經濟發展史,也是一部華爾街金融家們的運作史。美國之所以能在20世紀以後取代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成為了世界新霸主,與華爾街的支撐是分不開的,應該看到,美國所實現的歷次“優美轉身”——從農業國家轉變為工業強國,從製造業立國轉變為高科技立國,每次“轉身”的背後都有金融體系的支撐:早期運輸業的發展需要資金,沒有華爾街的支援,伊利運河可能連開挖一米河道的資金都籌措不到;近代製造業的發展也需要資金,生產鋼鐵、汽車、軍火的錢都不是從空中飄下來,而是從華爾街籌到的;現代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更需要資金,計算機、網際網路從研發到推廣過程中所燒掉的錢,不是來自矽谷,而是來自華爾街。也正是因為這條“牆街”具有如此強大的力量,才被外界視為一個“帝國”。這個帝國的掌權者,就是華爾街的那些金融家們。華爾街用它的實際行動向世人表明,它就是美國經濟的“主街”。
2。 “世界霸主”背後的推手
(1) 美國運輸業的發展——資金配送中心
作為一個新興的移民國家,美國是從19世紀開始了開發大潮。當時最迫切需要發展的就是交通運輸業。1817年開始的伊利運河的開挖揭開了美國從農業國家走向現代工業國家的序幕,也正是從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