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Be myself
第一章 開始表達
原態
莫利·賽弗告訴朱軍:只要過了一定的年紀,大家就會認為你很有智慧
我們如何陷入這個關口?
我們怎麼會在說話時帶著傷感之情呢?
這是融哲學、宗教、科學、人文、技術、神秘主義思想為一體的傳播思想史經典著作《交流的無奈》總序中的兩句話。當人類開始反觀個體生命的神聖和悲哀,聆聽自身悠長深邃的詠唱和嘆息的時刻,這個聲音告訴人們: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
2005年2月末,美國CBS《六十分鐘》欄目以製片人唐·休伊特、主持人莫利·賽弗為首的豪華陣容出現在中國上海〃2005中國主持人論壇暨年度頒獎典禮〃現場。代表中國一個電視欄目與《六十分鐘》同時現身上海的是CCTV《藝術人生》……一檔佔據中國最權威最主流媒體黃金時段,累計觀眾達到億人的談話節目。這次是他們整個團隊首次走出京城,移師上海錄製特別節目。
對於頂尖主持人在《藝術人生》的亮相,滬上一家媒體以《〈藝術人生〉挑戰主持人》為題進行了報道:
在白天正襟危坐的〃業務經驗交流〃結束後,晚間,央視王牌欄目《藝術人生》則首次將舞臺搬到了上海,楊瀾、白巖松、王志、崔永元、張越、曹可凡等十位觀眾熟悉的主持人被邀請坐到了主持人朱軍的對面,幾乎還是白天的那一群人,可是這個空間卻在這期定名為《理想2005》的節目催化下變得格外的溫情??
一百多字的段落幾乎囊括了與《藝術人生》相關的所有主題詞:央視王牌欄目、舞臺、主持人朱軍、空間、催化、溫情。
在這期名為《藝術人生·理想2005》的特別節目中,賽弗和中國50多位電視主持人一起出現在演播現場。作為得過九次艾美獎、以《火燒錦尼村》敲響約翰遜政府喪鐘的資深記者,老賽弗和文藝節目主持人朱軍的交流注定不會是〃平等的溝通〃,但記者賽弗的職業敏感是如此巧妙地契合了一個〃溫情〃格調的中國電視欄目,73歲的賽弗這樣對40歲的朱軍解釋〃資深〃:我已經從業50年。只要過了一定的年紀,大家就會認為你很有智慧。
在由時間和閱歷打造的對話平臺上,73歲的賽弗和40歲的朱軍之間的對話是意味深長的。它意味著在兩位男人開始對話的背後,各自仰仗的是彼此的社會機制、媒介性質、個體閱歷和專業直覺,這些所有的元素聚集起來,就是〃語態〃。
從改變電視的語態開始……是孫玉勝《十年》一書的副標題,也是這本2004年電視業界暢銷書的靈魂。作為《東方時空》、《焦點訪談》、《實話實說》、《新聞調查》等中國電視名欄目的創辦人之一,孫玉勝對〃語態〃的闡述充滿了激情……要嘗試一種新的表達方式,拆除媒介和觀眾之間的界限和戒備,使新聞的傳播與接受能有角色認同和情感互動的愉悅。濃厚的人文關懷氛圍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許正是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才使這些節目能夠在日後確立自己平民化的風格和人文關懷的精神定位。
這個定位被一點點確立而後被一步一步彰顯的歷程折射出一代中國電視製片人激情燃燒的歲月。
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賽弗與電視相遇,在CBS晚間新聞雜誌《六十分鐘》張揚〃天才的瘋狂〃的時候,中國電視新聞雜誌《東方時空》的操盤手孫玉勝剛剛出生。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受益於《六十分鐘》等美國新聞雜誌節目的啟蒙,中國電視新聞改革草稿開始謀劃,CCTV率先將電視新聞改革的實驗田定位於〃早間〃,就在先行者和執行人孫玉勝們千呼萬喚同道中人加盟的時刻,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前身為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和電視系,視《六十分鐘》為專業聖經的崔永元、白巖松和王崢分別以新聞節目策劃人和文藝編導的身份前後腳邁進了CCTV的大門。
第一章 開始表達(2)
1993年之後的崔永元和白巖松先後加盟CCTV新聞節目《東方時空》和談話節目《實話實說》。
1997年之後的王崢先後擔綱CCTV文藝節目《銀屏歌聲》、《藝術無極限》、《藝術人生》、《音樂人生》的主編和製片人。
兩種節目形式迥然不同,但他們在CCTV電視主幹道的作為都是在凸顯著幾乎相同的語態……人文關懷。這一個詞連結起的是白巖松關於大時代的宏觀敘事,崔永元關於社會變異的冷熱關照,王崢關於個人命運的滄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