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我能代表所有愛你的觀眾擁抱你嗎?〃得到秦怡的同意後,朱軍和秦怡緊緊擁抱,兩代人同時熱淚盈眶。這個擁抱既表達了晚輩對長輩的敬愛之情,撫慰了一個傷痕累累的老人的心,又把節目推向了最高潮,帶給了觀眾更多的心靈迴響。
朱軍和秦怡長達半分鐘的感人擁抱,成為《藝術人生》的經典鏡頭。〃老藝術家〃群體在《藝術人生》的亮相,將隸屬於個人的〃真誠〃和對於國家、民族的〃忠誠〃勾連在一起,從而幫助《藝術人生》〃把目光放到更遠處〃。由淚水造成的重磅效果使得《藝術人生》定位從〃講述一個好故事〃到關注〃眼淚背後的個體命運和時代風雲變遷〃上,伴隨這一變更,《藝術人生》從30分鐘的〃歌友會〃階段跨越到50分鐘的〃記錄時代人物〃階段。
王崢:剛開始做老藝術家的時候,我們有些為難,因為老藝術家的收視率低,三十歲以下的觀眾基本上不認識他們。但是,老藝術家卻最早確立了欄目 〃真善美〃的基調。當他們逐漸到耄耋之年時,每一個人談到周總理總會淚流滿面,每一個人依然會將觀眾稱為群眾,他們的價值觀單純,摒棄了個人之私。節目中秦怡泰然自若的美麗,孫道臨靜默的表情,王曉棠演講般的語言,令人久久難忘。這些老人是民族和時代的見證人,他們的命運跟隨歷史的變遷而波瀾起伏,所以他們在欄目中的訴說更像鐘磬之聲。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五章 淚水洶湧(5)
當《藝術人生》回眸過去的時候,它藉助老藝術家的個人口述為歷史指認了一個活生生的現場,〃記錄時代人物〃的背後是對時代風雲畫卷的全景摹寫。七十年代生人王崢對歷史的反思不僅停留在遙遠的往昔,對剛剛過去的二十世紀六十、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王崢和她的編導同樣保持了警覺。
馬寧:2003年春天,劉歡釋出新專輯《六十年代生人》,當時給我打了一個電話,就說他做了一個唱片,能否幫著宣傳一下?後來我跟王導說能否做一期節目,為什麼想做一期節目呢?因為劉歡專輯的名字《六十年代生人》讓我覺得有內涵可挖。〃六十年代生人〃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卻蘊涵著一段真實的思考。六十年代遙遠的情懷留在今天是一種怎樣的記憶?我特別想做這個節目,冥冥當中有種直覺呼應著我的衝動,劉歡的歌浸透了小時候的記憶,我就想小時候的記憶除了歌之外還有別的嗎?老房子、老朋友,這不就是記憶嗎?當時我特別清楚,我們猶豫了很久,要不要去天津尋訪劉歡小時候的生活痕跡。後來我們還是決定去天津,找到了劉歡曾經居住的老房子和曾經擁有的老朋友、老夥伴,我們還在天津的《每日新報》上登了一個尋人啟事,也許是因為年代並不久遠,我們接到的電話數量幾乎趕上了北京的熱線,天津朋友的熱情、劉歡舊友的爽朗與直率讓我們預感到了節目錄制時會有的驚喜。在演播室現場,當劉歡的小學老師一聲令下,〃劉歡的同學都起立吧〃,一群成熟穩重、衣著得體的朋友齊刷刷地站了起來,鋼琴已經聽不出旋律,只有掌聲代言??劉歡雙手掩面而泣,潸然淚下。我們的製片廣志站在臺口淚光閃閃,這個剛剛做了父親的大管家,剛才還拿著對講機張牙舞爪地監視著現場的一舉一動,現在不管不顧地〃翫忽職守〃了。朱軍手裡拿著話筒,任由這一刻在大家的心中蔓延,沒有打斷老師的講述,沒有追問劉歡的感想,也沒有抒發自己的任何感言。攝像的鏡頭給得不是那麼規矩,切換的時候我看到了隱隱的穿幫,然而在剪輯的時候,我完整地保留了這些製作中的〃瑕疵〃。我沒有修畫面、補鏡頭,怎麼錄的就怎麼放了出來。常有人質疑《藝術人生》的眼淚,常有人調侃《藝術人生》的〃煽情〃,我們不想過多地解釋,當一種真情懷在一瞬間迸發的時候,抱歉,劉歡沒有忍住,我們也沒忍住,其實很多人都沒有忍住??後來,在劉歡個人演唱會現場,他還專門提到了《藝術人生》。
朱軍:劉歡那一期我印象特別深,因為太熟悉那種生活了。〃六十年代生人〃成長的那個過程,我有切身體會。我們都那麼過來的,玩的東西都一樣,說的話題都一樣,聽的歌也是一樣。看到劉歡見到他的小學同學的時候,我特別感動,我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小時候。那個場景堪稱《藝術人生》的一個經典場面。
王崢:沒有想到由《六十年代生人》開始了我們〃集體記憶〃的新節目樣式。劉歡節目現場完全佈置成六七十年代的環境,暖壺、茶缸、革命招貼畫、單位發的椅子桌子。置身其中,又見到少年夥伴,退色的歲月彷彿重現在人們眼前,現場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