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鳳凰衛視執行副總裁、中文臺臺長王紀言此次同樣親自站臺,力薦鳳凰。
鳳凰人對王紀言,習慣稱之為“ 王院長”。“ 院長”膚色稍有些黝黑,北方人常見的大臉龐,加上智慧、激情、拼命三郎的做派、招牌式的笑容,使得他擁有廣泛的人脈。逢有大事,這位鳳凰衛視當之無愧的“ 伯樂”,總是親臨一線,靠前指揮。
此刻,高居臺上,“ 院長”王紀言依然朋友般地與老記、嘉賓們敘嘮“ 家常”,爽快地抖落著鳳凰的家底:中文臺節目大變身,資訊臺拓疆擴土,老品牌加料,新欄目推出……宣講者興致勃勃,沒有絲毫同行的防範較勁,對手間的芥蒂,臉上依舊掛著笑容,陽光下更平添了一份亮度,一份釋然。
作為一種策略,鳳凰衛視的每一次媒體推介,包括鳳凰經常性的各種公關造勢活動,現場助威、站臺幾乎成了鳳凰主持人、評論員們的家常便飯。曹景行、何亮亮、竇文濤、梁冬、董嘉耀、胡一虎、魯豫、陳曉楠、陳玉佳等等相繼登場,一張張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如同明星般的備受矚目。據說,登臺亮相也是主持人、評論員簽約鳳凰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顯然,被一套程式化的鳳凰模式打造出來的鳳凰名主持、主播和評論員們,都能十分嫻熟與同行們應答、過招,頗有風度地與公眾溝通交流,尤其是不遺餘力又不著痕跡地推銷鳳凰、推銷自己的節目,以期引發更多、更廣泛的關注,哪怕是爭議。
王院長面子不薄,各路媒體應該算是相當捧場。
終於,到了《有報天天讀》和新人楊錦麟。“ 院長”王紀言鄭重其事,強力推介。而據現場反應,這張微微發福、桀驁不馴的面孔,不外乎是在《時事開講》的夜晚,經常和董嘉耀一起振振有詞,點評臺海局勢,言語睿智犀利,情緒亢奮,尚不乏幽默的那個“ 嘉賓”,當然,令觀眾印象深刻的還有他那身一賭氣做了五套的行頭——唐裝。
2003年,春天的口水(3)
儘管是第一次以鳳凰衛視成員身份在公眾、媒體面前亮相,但如何恰到好處地表現自己的從容,表達自己的機智,楊錦麟幾乎無師自通。這也難怪,在老闆劉長樂眼裡,楊錦麟偏偏“ 生就的一張TVface”。“ 我這片老綠葉今天是來自我熱身的,《有報天天讀》節目還沒出來,大家看了再說吧。”儘管興致不高,但自我推薦的環節,楊錦麟還不忘自我解嘲,幽上一默。
第二天,多家媒體的版面都大幅刊載了鳳凰的新春造勢活動,這正中鳳凰的下懷。報紙上,鳳凰明星大合照,楊錦麟偏立一隅,一絲笑容都不肯綻放。這副被認為“ 傲慢”、“ 酷畢”的神情,後來頻頻出現在書刊、報章的封面,居然成了這傢伙的招牌表情。而楊錦麟自己的解讀,點評兩個字:“ 滄桑。”
的確,那一刻,楊錦麟顯然不是被追捧的主兒,戲分不多,與現場媒體的交流,禮數、客套成分多於實質性接觸,的確只能算是配角,一片陪襯的大綠葉。
還有一段小插曲,可以為老楊其時的心情做一番註腳。
深圳媒體圈子,有不少楊錦麟的舊雨新知。每每老楊來深圳,慣例幾個人是要湊在一起嘖點小酒、撮上一頓、海侃一番的,這次顯然是個例外。推介會現場,老楊開小差撥了幾個電話,只當是問候到了,碰面小酌的事隻字不提,還說要急著趕回去做節目云云。不就是觸了點電嗎?不至於吧,這讓老友記們大為不爽。
那一刻,楊錦麟有點鬱悶。
此番“ 冷遇”,楊錦麟後來調侃說,作為鳳凰衛視主持人、評論員被推向公眾,自己電視螢幕上的第一次,就這樣獻了出去,稀鬆平常不說,還要頻繁地沾著年青同事的光,不過癮,不爽。
…………
四、所謂的“無限空間”,從空空如也起步
加盟鳳凰衛視,楊錦麟以一個電視新人的姿態殺入,螢幕改變著他的人生、改變著他的生活軌跡,而他也以自己鮮明的個性,掌控並改變著電視的話語表達。對於楊錦麟來說,這場與電視媒體的激情相擁,使他孜孜以求的言責使命得以淋漓盡致地宣洩。電視使楊錦麟迅速地躍進到鳳凰乃至媒體名人的行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無所顧忌,更為螢幕雷同化、眾口一詞帶來新的衝擊、新的正規化——楊錦麟像極了一匹黑馬,突奔而出,攪局的同時,拉動了鳳凰收視率、廣告GDP的長效增長。今天,任何對《有報天天讀》、對楊錦麟的褒獎似乎都不為過。
時至今日,說起自己的螢幕表現,楊錦麟眉飛色舞,像被春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