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第4/4 頁)
怒?來信中沒有人存心捉狹也沒有人要玩弄你
,是你的情感太盲目,任何男生與你稍有接觸,你便立即想到要將這份情感投訴給
對方。對不起,恕我直言,這種方式和心態是很少有人消受得了的。
奇怪的是,你在第一個問題中,已有了一個三年前認識而難以忘懷的人,又有
一位目前的男朋友,為何對班上的男生卻又生異想,甚而會因為他們的不理會你而
憤怒,覺得被捉弄了?其實,玩弄、捉狹、被騙,都是你自己的想法造成的,這一
點他人一些責任都沒有。
(三)第一次見面之後,想進一步瞭解那個人,而打電話給他,這種事情良不
廉價。只是我很難以想象對方的反應,如果你開門見山的直說∶“我想進一步瞭解
你,請問可不可以再見面?”如果是我,就不會做這種事情。先了解自己比急著去
瞭解一個初次見面的人來得重要。
(四)我們再照著你信中所寫的句子來討論∶你說,男女交友中亦存在太多理
智,譬如∶他的學歷,他的身高,他的年齡……。(以上是引用你的話)。
我以為,交友就是交友。這兩個字最重要的是因為交往而帶來的身心舒暢和健
康,還有隨緣而得的友誼,這份友誼的有,或者沒有,都不是交友最重要的目標。
交友不是打獵,獵物的學歷、身高和年齡,對一個交往者來說,實在不必太注意。
放鬆身心,不存目的,不刻意尋找一個投訴的物件,那份自在和愉快,必定是不同
的。所謂“無為而治”的道理,就在這句話裡面了。
祝
認清現實,再求突破三毛不能給你快樂三毛∶早先情緒不好時,曾託一位文化
大學的朋友幫我打聽您的下落,想分享您的樂觀,使我也沾上快樂的花粉,結果沒
有成行━━去課堂上逮人。只好提筆和您聊聊,我想有些方面我們是相近的,有相
同感覺的━━但搞不好,您不喜歡個性與您相近的人那就糟了。
上次想去拜訪您,還有個很強烈的原因,就是覺得您能使人快樂起來,想拉您
來做些社會工作(陪人聊聊天,聽人訴苦……之類),或許您看了又要掩門深鎖(
印象中您表示不習慣人群)。
還是想和您約個時間聊聊,可以嗎?
陳菲華
菲華∶你的情緒不好而想到要找我,從一個角度來看,這是你對我的看重與信
任,謝謝你。可是這件事情不是隻有一個角度便能夠解釋一切。我以為,依靠他人
帶給自己快樂是不很穩當的人生態度,況且你已成人了。快樂的泉源來自每一個人
的內心,如果你心中不快樂,他人是無法使你脫出困境的。
謝謝你沒有來文化大學的課堂上逮人━━逮我,因為我在工作中,不能分心給
你快樂,一旦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