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你至少應該嘗試著去處理一下。”
露西已經70多歲了,她曾經和她母親疏遠了很多年。母親在世時,她們有20多年幾乎沒有說話。“我真希望我早點採取主動和她說話,告訴她我是愛她的。我會告訴每一個願意聽我一句的人,如果你有什麼必須要說的話,即使你沒有準備好,也要早點說出來。”
多年前,一位叫貝蒂的女士參加了我主持的一個靜修活動。我做了關於遺憾的演講,提到我們常常會有某些關係需要去彌合。我讓每個人寫下她們疏遠的人的名字。然後,我讓他們想象在生命即將結束時,他們坐在陽臺上的樣子。已是風燭殘年的他們,會對自己和那個人的關係有什麼期望呢?
幾周之後,我收到一封貝蒂的來信。她告訴我說,她和她兒子已經幾乎有20年沒說話了。因為多年不聯絡,剛開始的小裂痕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傷口。兩個人誰也不願先開口或者先聯絡對方。在我的討論會之後,她想自己現在已經老了,她將會為自己沒有嘗試去修補和兒子的關係而感到遺憾。在信中她這樣說:“我知道,我能接受被他拒絕的結果,但是如果我試都不去試,我不會合眼的。”
她給兒子打了電話,告訴了他自己的感受。她說:“我幾乎想不起來當時我們倆之間發生了什麼事,雖然那時可能很嚴重。我為自己當時的表現抱歉,但是20年對於兩個曾經互相擁抱對方的人來說太長了點。”他兒子也說了類似的話,數年的積怨就此消融,也消除了貝蒂在晚年時可能會留下的遺憾。
我問我60歲的朋友鮑勃是否怕死,他說:“想到死,我不覺得緊張。當我離開的時候,我會臉上帶著微笑離去。我對自己的人生、對自己傳給後代的東西、對我的生活方式很滿足。”這就是一個無悔人生的回報。
當然,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無論我們多麼認真地生活,總會留下些遺憾。即使那些被其他人公認為是最有智慧的人,也還是會有很多遺憾。無論我們生活得如何充實,我們總是會為某些事感到遺憾。但是,智者會指引我們如何去處理這些遺憾。
對遺憾最好放手由它去
很多人告訴我,不要太專注於遺憾的事,也不要對自己太苛刻,這一點很重要。
那些人之所以是智者,並不是因為他們經歷的失望或者走的彎路比我們的少,而是因為他們能夠用與我們不同的方式來對待遺憾。我採訪約翰時他已經94歲高齡了,曾有過一次為追求心中理想而失敗的經歷,約翰告訴我:“我前半生的意義是希望去爭取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但是隨著希望的破滅,我陷入了痛苦的迷惘。那時候,如果我悔恨不已也很容易理解。在想:我浪費了我的生命嗎?而我的回答卻是,我知道,自己獲得了比別人更豐富的人生經驗。有時我又在想,要是我當時能選擇另外一條路,我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的呢?可是我們不能天天在“如果”裡活著。於是我認真地過以後的生活,而且經歷了很多幸福的時刻。我知道自己童年時就表現出了藝術天分,但是我之前的工作不允許我展現自己。在布拉格生活的兩年裡,我有了更多的空閒時間來畫畫。我參加了一個人物肖像繪畫班,在那裡培養起來的愛好給我後三分之一的人生注入了新的意義。回到加拿大後,我利用自己多年來工作所積累的編輯才能又進入了醫療行業的編輯領域,我發現這15年是我過得最有價值的15年。我還參加了所有的繪畫藝術課,磨鍊了我水彩畫的功底。退休後,繪畫成了我的第三個事業。如果不走這些被人看來會後悔不已的彎路,我的一生可能永遠也享受不到這麼多美好的事情。
艾爾莎70多歲了,她告訴我,她收到的最好的建議是她女兒給的:“媽媽,你只需要撣去身上的灰塵重新來過。”在其他人看來已經找到幸福的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有“撣去身上的灰塵重新來過”的能力。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所經歷的打擊比別人少,而是因為他們拒絕被挫折打敗。也許,幸福生活的決定因素常常是我們在挫折之後的那一步行動。人總是會遭遇到挫折,這些挫折也常常需要我們再次冒險去爭取成功。即使受傷或者迷惘後也要努力去愛,失敗或者被拒絕後還要去嘗試。或者,就像約翰一樣,遭受打擊之後只是意識到我們原來走錯了路。約翰拍拍身上的灰塵,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聽了這兩百多個人的故事之後,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大家常用的方法。
當我們感到遺憾時,我們需要拿出些許的風度來。人們常說,如果我們不能首先原諒自己的話,我們也不能原諒別人。雖然人生的這個秘密是不留遺憾,但是大部分人都會有些遺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