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感興趣的話,我們將永遠不會有許多真實而誠摯的朋友。
張研是一家大公司的高階職員,工作積極主動,待人熱情大方。但是有一天,一個小小的動作卻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
當時在會議室,許多人都等著開會,其中一位同事發現地板有些髒,便主動拖起地來。而張研一直站在窗臺邊往樓下看。突然他急步走過來,叫那位同事把手中的拖把給他,同事不肯,可張研卻執意要求,那位同事只好把拖把給了他。
張研把拖把接到手,剛過一會兒,總經理推門而入。他正拿著拖把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地拖著。從此,大家再看張研,頓覺他虛偽了許多。從前的良好形象被這個小動作衝得一乾二淨。
自我表現是人類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人類喜歡錶現自己就像畫眉鳥喜歡炫耀聲音一樣正常。但刻意的自我表現就會使人感到做作、虛偽,最終的效果與表現的人的願望適得其反。許多人在談話中不論是不是以自己為主題,總是有表現自我的毛病。這種人可能被人誤認為具有辯才,但是也可能被認為是口無遮攔、顯得輕浮等等,最終總會暴露出他的自我顯示欲而使別人產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緒。
丘吉爾雖然經常愛用些誇張的詞彙來自我表現,但是在關鍵時刻他卻會用英語說:“我們應該在沙灘上奮戰,應該在田野、街巷裡奮戰,應該在機場、山崗上奮戰——我們,決不感激投降。”他在這段話裡唯有“投降”這個詞使用的是外來語(而非英語),因為它代表的含意是丘吉爾認為不予以考慮的,可見,真正善於自我表現的人是“有貢獻”,會表現的,又能適時出現的人。
虹橋門戶網。
第47節:第四章 職場禁忌(8)
因此,當你有剋制不住的情緒想要表現時,有很多的自我意識想要宣洩時,要把握好熱忱與刻意表現的尺度。做一個適時出現的人,把你的表現融入到你的熱忱中去,做一個完美的表現者。不要在同事面前過多地炫耀
在這個世界上,那些謙虛豁達的人總能贏得更多的知己,那些妄自尊大、小看別人、高看自己的人總是令別人反感,最終在交往中使自己到處碰壁。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在交往中,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當我們讓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會有一種得到肯定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還優越時,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甚至對我們產生敵視情緒。因為誰都在自覺不自覺地強烈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有人對他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麼無形之中是對他自尊的一種挑戰與輕視,同時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應運而生。
日常工作中很容易發現這樣的同事,他們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但剛說幾句就令人感到狂妄,所以別人很難與他苟同。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太愛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以為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其實結果只會在同事中失掉威信。
做人不可過多地對自己炫耀,對自己要輕描淡寫,要學會謙虛,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永遠受到別人的歡迎。有一位學者曾有過這樣的一番妙論:“你有什麼可以值得炫耀的嗎?你知道是什麼原因使你沒有成為白痴的嗎?其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只不過是你甲狀腺中的碘而已,價值並不高,才五分錢。如果別人割開你頸部的甲狀腺,取出一點點的碘,你就變成一個白痴了。在藥房中五分錢就可以買到這些碘,這就是使你沒有住在瘋人院的東西——價值五分錢的東西,有什麼好談的呢?”越是有涵養、穩重的成功人士,態度越謙虛,相反,只有那些淺薄的自以為有所成就的人才會驕傲。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說:“當我從事的石油事業蒸蒸日上時,我晚上睡前總會拍拍自己的額角說:‘如今你的成就還是微乎其微!以後路途仍多險阻,若稍一失足,就會前功盡棄,切勿讓自滿的意念侵吞你的腦袋,當心!當心!’”這就是告誡人們要謙虛,尤其是稍有成就時應格外小心,不要驕傲。
做事還是謙虛一些好,謙虛往往能得到別人的信賴。謙虛,別人才不會認為你會對他構成威脅。謙虛不僅是人們應該具備的美德,從某種意義上說,謙虛也是獲勝的力量。尤其在對峙雙方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各異的情況下,偶然一句“我不太明白”、“我沒有理解你的意思”、“請再說一遍”之類謙恭的言語,會使對方覺得你富有涵養和人情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