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個消費者主導的時代,任何企業都要接受消費者的選擇,而不再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這需要企業在營銷傳播上改變以往“消費者請注意”的舊思路,採用“請注意消費者”的新思路,也即,企業的生產和營銷、傳播活動都必須圍繞著消費者進行。h米h花h書h庫h ;http://www。7mihua。com
如何圍繞消費者來做傳播工作呢?我們思考的維度必須是一個多維立體的模型,而不是僵化單一的切面。首先我們要關注目標消費者的觸媒維度,知道消費者接受資訊的範疇;其次是消費者接受資訊的時間維度,知道目標消費者在何時樂於接受某類資訊。最後是分析消費者資訊接受資訊的內容維度,只有瞭解先生的口味嗜好,妻子在廚房辛苦半天,才能獲得先生的認同和讚許。不能迎合消費者口味的傳播只能功虧一簣,與傳播目標失之交臂。
傳播感性化發展是必然趨勢,全面顛覆傳播的語言模式
從上面的分析大家不難看出,傳播的語言模式在今天必須變革。如果今天我們仍然停留在資訊時代的概念,我們就已經落伍。丹尼爾…平克,國際知名趨勢寫手,《Wired》特約編輯,前白宮講演撰稿員有一句足可流傳後世的話:“我們正從一個講求邏輯、循序性與計算器效能的資訊時代,轉化為一個重視創新、領會與整合力的感性時代。”這句話是現實傳播環境的真實寫照。
當前,受眾心態發生質變,微博的出現,使得人人皆媒體,蝴蝶效應大增;面對爆炸的資訊,受眾更願從感性側面,根據自己的喜好取捨性地去肢解品牌。同時傳播形態發生了大裂變。時代為更多的網路互動平臺提供了技術保障,論壇、部落格、影片、SNS……新平臺層出不窮,傳播通道劇增,並呈現扁平化,加劇資訊碎片化。
如何整合注意力?加強傳播有效性?成為時代傳播成功的關鍵點!傳播有效必須符合傳播物件的心理接受特點。巴普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告訴了我們一個基本的道理:我們必須傳播能夠引起目標人群關注的內容,才能達到商業傳播的目的。
所以,筆者認為,在資訊紛紜多彩、閱讀快餐化的時代,我們必須迎合這個節奏,將傳播的內容向感性化發展,使商業傳播的語言生動娛樂起來。透過社會現象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社會現象,專家的分析發言不一定能夠引起民眾關注,但是一經變成了“段子”,手機簡訊、BBS、微博很快就會快速氾濫、家喻戶曉。
序言(3)
傳播內容的感性化、娛樂化必須具備具備幾方面的屬性。首先要重視創意,傳播內容必須好看、獨特,或令人感動。同時要會講故事,透過有一定爭議的角度來進行解讀,傳播內容的可讀性價值就會大大增強。當然,感性傳播不等於低階下流,我們必須能夠關注消費者真實生活、有人文關懷的元素,懂得透過現實生活的角度來創意策劃。這樣傳播內容就能結合品牌資訊碎片,讓受眾建立對品牌的感性認知。目標人群透過傳播中的微妙互動,形成對品牌的深度體會。這樣的傳播語言才能實現傳播的有效到達、有效接收、有效分享、有效認同,從而實現傳播的有效價值。
傳播規劃向開放型指令碼發展,系統轉化傳播的策略模式
整體而言,整合營銷傳播必然是一個大趨勢。但整合傳播往往被不同盈利模型的公司根據自身業務的體系進行肢解。事實上,社會化媒體環境下,任何商業傳播策劃都繞不開“整合”的框架和手段。但是整合不是組合,更不是疊加。整合是功能系統規劃的傳播策略。不是媒體形態的拼湊或量的簡單增長。
具體而言,整合傳播更類似於傳播策略上的“頂層設計”。頂層設計就是一個總體規劃的具體化。如果僅僅是不同媒體各自履行不同的傳播職能,完成不同的傳播任務,最後就很可能造成各自為政、分兵把口的局面,造成資源難以共享,資訊難以互聯互通的後果。
我們常常將傳播策劃簡單的劃分成要素。有人強調“叢集轟炸”、有人強調“引爆點”、有人強化“連續炒作”、有人強調“大事件”營銷、有人強調“水軍掩殺”……事實上,社會化媒體是事件傳播的試驗室,無論什麼傳播亮點,都可以在裡面嘗試是否有培養價值;網路媒體是事件傳播的催化劑,透過口碑媒體檢驗的事件或話題,經過網路媒體的有效放大,很快就可以成熟和蔓延。平面媒體是事件傳播的引爆點,只有透過平面媒體,一個話題才能真正登堂入室,產生深刻的品牌影響和價值。電波媒體往往充當的是提純劑,透過電臺、電視臺,一個事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