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900年前十字軍東征給伊斯蘭世界所帶來的切齒之恨。
在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的黑名單上,拉登早已成為頭號人物。慕後主使
1998年5月,全美廣播公司的記者約翰·米勒在阿富汗的深山中採訪了拉登。拉登說,美國陷入黑暗的一天將會很快到來,不久將有震驚世界的暴力事件發生。拉登做此宣佈之後,美國設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風聲鶴唳,一片緊張。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時隔不久,美國駐東非國家肯亞和坦尚尼亞的兩個使館竟然同時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恐怖爆炸事件。美國情報機構目前已將拉登視為這兩起爆炸案的幕後最關鍵人物之一。
8月7日,內羅畢美國駐肯亞大使館院內的一聲巨響,使館主要建築被爆炸掀起的衝擊波削去了一半。幾乎與此同時,達累斯薩拉姆的美國駐坦尚尼亞大使館也遭到了炸彈襲擊。
兩起爆炸使數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美國朝野為之震驚。“山姆大叔”挨的這一“悶棍”著實不輕,白宮發誓要將打悶棍的“流氓”繩之以法。
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在全球範圍內展開調查,對所有在案恐怖分子和組織逐一篩選。
於是,拉登——這個藏身於阿富汗山洞之中的神秘人物被挖了出來。
爆炸事件發生後,網上很快就出現了數十個關於拉登的網站。國際網際網路,這個全世界都在參與經營的虛擬媒介,從各個側面對拉登其人進行了介紹,使這個影子一般的人物一下子走到陽光之下。
網上訊息說,拉登的追隨者遍及全球,而阿富汗強硬派武裝塔利班則是拉登堅定的支持者。這支由神學院學生組成的武裝不僅能征善戰,而且不乏玩新技術的高手,網上的“塔利班熱線”成了拉登佈道的講壇。
美國國務院的官員們應該感謝上帝,拉登在網上只是“君子動口不動手”,要是他在網上發動一場“聖戰”,情況又將如何?
來自網上資訊透露,美國軍方曾考慮發動一次小規模行動,重演推翻海地政府、擒拿諾列加將軍那一幕,將拉登捉拿歸案。但無奈阿富汗北部山高水險,而拉登的部下又裝備精良,加上有塔利班的保駕,因此只好作罷。
據8月16日被引渡到肯亞的、參與此次內羅畢使館爆炸案的薩迪克·歐登透露,目前本·拉登的組織至少有4000~5000人,僅他在阿富汗的貼身保鏢就有近百人。每逢本·拉登出行,拎著AK一47衝鋒槍和火箭筒的保鏢們前呼後擁,煞是威風。在他遍及阿富汗各地的軍火庫中,從迫擊炮、火箭、坦克直至先進的“毒刺式”地對空導彈都一應俱全。
薩迪克稱,本·拉登的軍力足以與任何一個小國相媲美。
然而,拉登的存在無疑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然而,面對拉登的恐怖威脅,美國方面似乎有些技窮。
實際上,美國情報部門從1995年開始就對拉登進行跟蹤。中情局和聯邦調查局當時發現,他與索馬利亞美國士兵受襲有關,他甚至還計劃在海灣綁架美國的軍事人員。1993年10月,美國特種部隊在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遭到伏擊,損失慘重。數架美軍武裝直升機被火箭擊落,共有18名美軍官兵遇難身亡。
更重要的是,美國還發現本·拉登自1993年起一直在尋求購買核武器。一開始,拉登想在黑市上購買俄羅斯的核彈頭,但是沒有成功。
接著,拉登的手下開始在前蘇聯一些共和國內蒐羅製造核武器的鈾原料。所幸的是,他們被騙了,買到的只是低階的反應堆燃料,無法用於武器。否則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1995年底,克林頓總統簽署了一個絕密檔案,授權中情局對付本·拉登的恐怖體系。中情局的反恐怖主義中心專門成立了一個本·拉登工作組。這位沙特富翁說過的每一句話,寫下的每一個字都由分析人員解讀,他在十幾個國家的上千同夥的資料都被輸入電腦。
在西方記者眼裡,拉登是一個陰鬱、怯懦的恐怖分子。但在另一些人眼裡,拉登卻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聖戰英雄”。別的不說,單就他在不到20年裡,敢跟兩個超級大國過招兒,就足以讓人刮目相看了——立登曾揚言要把美國人裝進棺材裡送回老家去。
據曾與拉登接觸過的人透露,本·拉登是一個高個子、身材瘦削、留有濃密絡腮鬍子的“文弱書生”,平時總愛穿一件白色的阿拉伯傳統長袍,講起話來輕言輕語,極有禮貌。
如果不加說明,誰都難以把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