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貿易壁壘,進入世界市場的步伐也相當緊迫。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開放的程序反而刺激了國內民族主義的潮流,潛伏著的社會分歧湧到表面,成為90年代中期國內輿論的一個焦點。有三個人,楊桃源、壟和安、何君臣,聯合起來在《國際電子報》發表文章,題目叫做《中國計算機產業何去何從》,裡面開列兩種意見,都有代表性:
……我們缺少強有力的積體電路和工業基礎,又不掌握技術制高點。現實的選擇是〃一退到底〃,去選擇那些外國人不願意做、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的產品。
……不能再退了,搞一個丟一個,我們還能退到什麼地方去?政府不能再作壁上觀,應當加強扶持力度,保住〃民族的〃這一塊。
在這樣一種輿論的誘導下,〃中國芯〃特別時髦。〃晶片〃本是積體電路的俗稱,只具有純粹技術和經濟的含義,但是〃中國芯〃偶然地與〃中國心〃諧音,於是立即就被賦予強烈的民族情感,也刺激著中國社會那根最敏感的神經。
不管怎麼說,我們的國家都不得不迴歸本來意義上的經濟和技術。從一開始,中國的崛起就面臨著技術匱乏的窘境。它的基本推動力首先來自資源的投入,它每年消耗全世界7?4%的原油、25%的氧化鋁、27%鋼材、30%的鐵礦石、31%的煤、40%的水泥。然後,在意識到資源不可能永無止境地被揮霍之後,它便試圖拿資本替代資源,成為經濟的發動機。國內規模龐大的儲蓄和國債,以及每年數以百億美元計的外國投資,使得它的〃資本替代〃戰略頗為成功。中國人由此在90年代建設起全世界最龐大的製造業,有超過80種產品的產量世界第一。外國人給予中國〃世界工廠〃的聲譽,中國人自己也以〃中國製造〃而自豪。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儘管〃新技術革命〃的潮流席捲整個世界已有多年,但是這個全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卻始終不曾進入〃科技的時代〃。它在20年前曾發誓〃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在10年前曾宣揚〃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即用科技替代資源和資本,成為最重要的發展動力。但是直到今天,它在科技和教育的投入仍然少得可憐,甚至還趕不上它用來大宴賓客和為官員購買轎車的支出。它的產品所依據的技術,有超過80%是從別人那裡拿來的。人們把這叫做〃拿來主義〃。
說到獲取新技術,中國人有三種基本的方法:第一,先購買,然後模仿。迄今為止中國市場上大部分新產品,從轎車到電熨斗,都包含了這樣兩個過程。學者籠統地叫做〃跟隨戰略〃。從某種程度上說,〃跟隨戰略〃所發揮的作用,是中國崛起的最大傳奇。而官方有個通行說法,叫〃引進先進技術〃和〃國產化〃。第二,偷竊,然後假冒。這也是一部分人所使用的手段。它集中於計算機軟體、圖書、音像製品以及世界著名品牌,並且在90年代後期一度達到頂點,乃至侵入90%以上的計算機軟體和80%的音像製品。它給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的短期利益以及長遠的損害。這一點我們在後面還將詳細述說。此外還有第三種方法,那就是創造。大約從1994年夏天開始,它在全中國成了一個如火如荼的話題,直到今天。
〃中國芯〃是〃中國創造〃這一話題中的最激動人心的部分。隨著氣溫的升高,中國人的熱情日愈高漲。人們只要一想起英特爾壟斷著世界市場上80%的中央處理器,就不能容忍,似乎不把這個〃制高點〃拿下來,中華民族就要血流成河。中央政府特別熱衷推動此事。他們鼓勵那些最有實力的計算機企業奮起抗爭,甚至制定了政府投資計劃,就連胡啟立部長和周光召院長也在表達對〃中國芯〃的期待之情。他們希望聯想能參與到這件事情中來,還許諾政府將無償撥付鉅額資金供研究者使用。
→虹→橋→書→吧→BOOK。
第50節:分裂之家(6)
整個形勢都在驅使聯想擔此重任,而它看上去也真是義不容辭。倪光南的〃上海計劃〃顯然是應運而生的。但也正是在這時,柳傳志冷靜下來。此人儘管在內心深處有著很強烈的民族情結,熱衷政治,自詡為一個愛國者,但是他對企業比對國家更加關心。在他的心裡,公司利益高於一切。而這正是新時代的公司精神。他接連幾個星期把這件事思前想後,仔細計算晶片投資,估量市場前景,結果讓他大吃一驚:原來竟是一個〃賠本賺吆喝〃的事情!6月5日,他給倪光南寫信,委婉但卻堅決地表示自己的反對意見。在他看來,開發〃晶片〃需要先進技術、有效的管理體系、高水平的開發人員以及足夠的資金,此外還有更重要的一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